English

穿越时光的社会警示

2009-02-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沁秋 我有话说

《上来透口气》,[英]乔治・奥威尔著,孙仲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18.00元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他的作品在英国和西方文坛享有盛名。国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的《1984》和《动物农场》,最近出版的《上来透口气》也是他的杰作,被英国文学界推崇为20世纪50本最令人愉悦的文学作品之一。

《上来透口气》出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发动的1939年春。当时奥威尔36岁,这是他的第七部作品。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奥威尔原本以记者身份奔赴西班牙,但最终却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国际纵队,投入反对佛朗哥法西斯势力的战斗,并身负重伤。受伤回国后,1938年,奥威尔的肺结核病也日渐严重。同年深秋,他在友人的赞助下,去气候温暖的摩洛哥马拉喀什疗养。在疗养的六个月里,奥威尔撰写了《上来透口气》,很快付梓发行。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通过英国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梦魇和无助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对现代社会提出了全面质疑,并对现代社会的走向发出了忧心忡忡的警告。

《上来透口气》的主人公乔治・保灵是一个体重90多公斤、牙齿全部掉光,每周只挣七镑的中年保险推销员,开着跳“夏威夷草裙舞”的老爷车东奔西走地干着推销工作,令人厌倦的妻子和庸碌的家常生活,日渐“横向发展”的桶形躯体,一切都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在意外地发了一笔17英镑的小财后,保灵首先想到的是“找女人过个周末”或者买雪茄和“双份威士忌”。

保灵每天所看到的几乎总是“排队领食物”的人群,还有蓖麻油、胶皮警棍和“从卧室里向外扫射的机关枪”,以及不时从低空飞过的黑色轰炸机。“你的信心被毁成碎片”。这一切使他感到,战争已经近在眼前,并预感世界将更深地沉沦到“现代”的深渊中。在他看来,这年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正在不断滑向现代社会的深渊中去的必然结局。

乔治・保灵在去伦敦装新假牙的路上,突然回忆起儿时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他家住在泰晤士河畔下宾菲尔德,儿时的美好回忆,使保灵不甘心眼下和即将到来的“坏日子”,不想就这样在“垃圾箱的底层闷着气”,要让自己像海龟划拉着到达水面,“上来透口气”。于是他决定使用这17英镑的私房钱,来一次“记忆中的旅行”,重温童年景象。

然而,当保灵重返下宾菲尔德之后,发现这里的一切“除了名字没变,别的全变样了”。当年的丛林被楼房所取代,最令他津津乐道的钓鱼塘变成了垃圾场,自家的房子则变为茶社,就连昔日女友也变成了母夜叉。只有教堂和牧师看起来还跟过去差不多。而更为严重的是从轰炸机上落下的那枚炸弹,使保灵萦绕于怀的一切美好的童年景象都在瞬间被彻底地粉碎。本来是想“上来透口气”,可现在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连“空气也没有了”。

奥威尔笔下的乔治・保灵称不上是一个英雄,只不过是英国社会众多普通小人物中的一个,在保灵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少年时代的影子。奥威尔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普通小人物的经历,成功地展现了二战前夕英国现代化文明的衰败,悟出了作者自己对于现代化社会的洞见。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一如既往地发挥了自己的机智、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他利用笔下众多小人物的庸碌、恐惧无助的痛苦,见证了时代的创痛,表露了对整个“现代社会”的忧虑。他深切地同情那些小人物的痛楚,也对他们和自己不知不觉间被这种“现代社会”裹挟而发出冷峻的讽刺和自嘲。然而,在这里奥威尔揭示了现代社会带来的痛苦,但并未仅仅停留于悲观主义,而是试图寻找它的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正在“滑向现代社会深渊”中的人类命运究竟将会如何?

《上来透口气》问世至今已经历时70年,但是其思想、文学和社会价值却仍历久弥新。70年前奥威尔以他敏锐的目光所揭露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弊端,对于70年后的世人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和启迪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