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教材版权:一个慢慢打开的结

2009-04-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梅力 我有话说
“十年前,我从地方高校到北京大学,看到他们用的是复印的英文原版教材,羡慕得不得了,觉得他们受的教育真好。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有版权问题。”现在已经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小李说。

据了解,现在有部分高校的部分课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尤其是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外版教材可以开

阔视野、与本专业的国际水准直接接轨,并在无形中进行了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这样的课程对于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高。所以,能否开设用英语授课和使用英文教材的课程,每每成为一个学科是否足够专业和国际化的标准之一。但教材的版权问题,却每每被忽视。

北京某著名高校历史系的一名学生介绍说,他们的专业必修课“世界史”由一位留学回国的老师担任,教材就是这个老师在海外学习时的课本。老师委托学校教材科全文复印该书,学生只要花二十几元成本费就能买到,不需要出示学生证等证件。

该学生表示,他曾随老师去过斯坦福大学搜集资料,知道海外成熟的图书市场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无论是大学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基本上都不允许复印整本书,规定一次只能印多少页。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需要者可以化整为零,每天复印一部分,或者几个同学配合,便能凑成一整本。

他表示,知识产权无疑是应该保护的,这既是对写作者的尊重和利益的维护,也有利于图书市场的培育。但对于尚在求学阶段的莘莘学子来说,正版英文教材的价格实在难以承受,学术书印数少,多为精装本,定价动辄几十美元,折合人民币数百甚至上千。在海外,低收入学生能有很多渠道获得经济资助,而国内大学的奖学金无论在额度和覆盖率方面,都没法与之相比。要求学生普遍支付原版教材费目前是不现实的。如果不甘心望洋兴叹、宝山空回,就只能选择复印,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该课授课老师则论到了另一个问题,他说,他相当重视版权问题,因为归根到底,他自己也是写作者,维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他自己的利益。所以从回国开设两门专业课开始,他就一直在联系两本原版教材的出版,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后来找到了,出版社在联系购买版权方面又波折重重。购买版权是商业行为,做生意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可是出版有周期,高校开课却一个月都不能等。而他对国内的教材既不熟悉也不满意,不用原版教材,他几乎没法上课。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维护原版教材的版权尊严和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学生和教学需要的现实状况。所以他呼吁,希望中国有关部门能在资金和政策上有所支持,帮助出版社更多地引进外国版权。比如,就像国家支持内地出版物翻译为外文出版,以推广中国文化一样,能否也设立一个基金,让有意引进原版教材的出版社可以申请资金资助?

这位老师的说法得到了部分出版社的证实。好几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他们非常看好原版教材的市场前景,愿意有所发展,但这方面的投入很大,而且教材的使用往往跟教师流动、课程设置有较大关系,相对风险也大,没有雄厚的资金拿不下来,没有稳定的课程设置配套,就没法保证发行量,这就是一般出版社心动而不行动的原因。说到底,原版教材的出版门槛太高,不是一般的高校出版社可以跨越的。他们试探性地提出,既盼着国家的资金资助,也希望海外版权公司对于中国的教材消费水平和现状有所理解和认识,适当下调要价,由此培育中国原版教材市场。

无论是复印教材的使用者,还是出版社,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例子。毋庸讳言,北京大学曾经是最早“非法”使用原版书的中国高校之一,但现在,北大社也是原版教科书最重要的出版基地。可见,盗版市场在客观上有孕育正版市场的功能,促进对正版图书的阅读和需求,从而实现了向原版教材出版的健康发展。如果一味围追堵截,是窒息市场的做法,在事实上未必可取。很多使用者和出版者都提到,保护知识产权势在必行,但是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国内复印原版教材的学校和个人,几乎没有人在主观上是愿意侵犯他人版权的,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无论是老师把原版教材借给学生复印,还是学生自己复印,大多依托小班课程,复印往往限于几个或十几个学生的个人学习和使用,几乎没有通过盗版牟利的情况。这也充分证明了目前高校小规模地使用原版教材,与一般意义上的“盗版”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国家版权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一贯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对于高校使用原版教材也有明确规定,是不允许非法复印和使用原版教材的,但对于一些教师和学生小范围的个人行为,监管和督察都有一定的难度。版权局认为,希望寄托在高校出版社身上,出版社依托各自的高校和课程,在原版教材的引进方面将大有作为。不管怎么说,将国内的原版教材问题引入正规,是学生(读者)、出版社和作者(版权所有者)三方受益的行为,而我们目前的原版教材处于一个瓶颈卡口上,三方面相互理解、在三方妥协的基础谋求“三赢”,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