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正琳:读好书要趁早

2009-04-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杨 我有话说
这些年来,无论担任制片人的《读书时间》节目,还是后来主编的《成长》杂志,也许还要加上他写出的《里面的故事》一书以及散见于多种报刊上的书评、阅读随感之类文字,朱正琳这个名字始终与书、与阅读相关。他对阅读的种种见解,不止包含在其文章里,也还经由其他方式传递给更多读者。由此,在国内图书出版界年度三大盛
会之一的济南书博会上看到朱正琳,并不让人意外。他告诉记者,这次是为参加中国出版集团主办的第二届“读者大会”而来,“说是要我上台颁个什么奖”。

前段时间,朱正琳在贵州、海南走了一大圈,最近回到北京就忙不迭翻书展读,越读越有感慨,“很多书,最应该读的时候没有读,现在读起来,少了激情,多了理性”。他近来在文章中和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人生的花季,也是阅读的花季”,就是说,学生时代是读书的最佳时期,当然,这里所言读书不只是抱着课本死记硬背,更侧重在对很多课外经典著作的阅读上。他经常对有些书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眼下在读的是夏?尊、叶圣陶的《文心》和夏?尊、叶绍钧的《国文百八课》,还有周有光的《语文闲谈》,小小的开本,素朴的装帧,均来自一套他有份参与策划、编选的“中学图书馆文库”,这套书也成为本届书博会三联书店展位上相当抢眼的亮点。

他说几年前他就开始考虑编一套精心挑选的书给中学生读,哪怕今天的中学生好像除了课业就没什么时间读其他书,而三联书店一直也有此意向。如今和读者见面的“中学图书馆文库”里显然就是他想选的和他想读的那些书。“这套书乍看好像是三联书店把以往出过的好书换个包装又打包上市,可是仔细留意所选书目,又不只是商业行为那么简单”,他发现,这套书首批出版的几本都与语文教育有关,“这和我最初的想法有出入,我原来的野心比较大,什么好书都想放进来,目前看来,这种书目的选取和编排很聪明,从语文知识入手,选大家的名作,不管今天的中学生如何时尚,语文的基本训练仍然不过时,夏?尊、叶圣陶他们既是作家、饱学之士,也做过教师,他们这几本书中对语文的教育观点,今天看来不仅不落伍,甚至刚好切中时弊”。

“学生时代,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很好,不能再错过这些书了,错过了,等到成年再读,也就是所谓恶补,很容易营养不良。我读书的时候是无书可读,现在的学生是书太多,没时间读,也不知选什么书读。”之所以叫“中学图书馆文库”,朱正琳的理解,就是给如今深陷课业负担却未有良好语文基础训练的中学生开列必读书单,尽可能多读这些经典,“花季年龄就该多读一些‘非功利性’的书,应该有人帮学生从书海中挑选好书,这套书不管市场如何,总归是在为中学生做好事”。

朱正琳承认,自己并不确定今天的中学生阅读口味是什么,但他对这套书中的选书信心满满,“这些书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被几代中学生所接受,现在的中学生未必就不能认同。特别是这套书的前几本,《文心》、《国文百八课》、《国学常识》等都是关于读和写的基本知识,现在的中学生在这方面非常欠缺,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笑称,不要说中学生,现在很多知名学者,写出来的文章都不合文法,让人读不懂,“我猜他们从小没有受过完整的、良好的中学语文教育,朱自清说,写文章,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一定不要夹杂洋文、用学术术语,而这恰是今天很多学者写文章的通病。夏?尊、叶圣陶他们那一代人总是强调文章的晓畅,那一代大家,写文章都能让人读得懂”。

除了几本与语文基础知识有关的书之外,这套书还收入了诸如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汉宝德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著作,“某种意义上,这些选目与近年来国内流行的所谓读经热、国学热不谋而合,读读这些书,反而让我们在国学热中冷静下来。国学要先从国文学起”。

朱正琳觉得,在阅读这些好书的时候,就好像在和五四那一代学人、大家交流,他对那个年代与那批人神往不已,“叶圣陶、朱自清们在书中所表达出来对中学教育的理念和今天有很大差别,我们今天的中学教育就是为了考大学,而他们的理念不仅是要做人,还要在学生阶段充实某些方面的知识,完成某些基本训练。朱自清他们比我们早几十年,可他们在书中反映的很多理念甚至比今天还先进”。所以,他觉得这套书不止中学生有必要读读,中学教师也应该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