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60年60部

2009-05-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5

1983年《阿诚的龟》(短篇小说)

作者:刘厚明

原载《北京文学》1983年第11期

通行本

:收入小说集《黑箭》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9月版,14.80元

刘厚明,生于1933年。曾做过多年教师,后出任文化部少儿艺术司司长。这是一位在儿童小说、儿童诗、儿童剧等领域均有独特美学追求的写作者。

《阿诚的龟》是其小说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和一只龟的故事敏锐捕捉到了80年代初期拜金主义在中国民间的萌生迹象,以及它将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男孩阿诚偶然抓到一只漂亮的小乌龟――灵岩八板龟,并与小龟结下了深厚情谊。贫寒的家境似乎时刻在考验着阿诚和他的家人。龟胶的高价使得人们疯狂捕捉这种珍贵的动物。“阿诚的龟”终于在一个月明之夜携六个同伴投奔阿诚家寻求庇护。一边是急需用钱的家,一边是乌龟的信任,在金钱与良心之间阿诚和他的姐姐将何去何从?令人欣慰的是,小说最终让我们看到了挣扎过后人性美丽地绽放。(陈恩黎)

26

1984年

《舒克贝塔历险记》(长篇童话)

作者:郑渊洁

1984年开始陆续发表

学苑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

通行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舒克是一只小老鼠,他出生在名声不好的家庭里。舒克觉得非常委屈,决定以实际行动自食其力。打定主意之后,他勇敢地驾驶着电动直升机离家。在谋生的过程中,舒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伙伴们做好事,通过劳动,它不仅“吃上了有生以来最香的一顿饭”,而且结交了贝塔、皮皮鲁、鲁西西等许多朋友,赢得了他(它)们的信任和赞扬……

郑渊洁的童话以其丰富大胆的想象、别具一格的构思,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掀起了一股童话热,创造了中国童话史上的奇迹。《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是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故事中,两只小老鼠的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舒克的聪颖知性,贝塔的朴实挚诚,都让人过目难忘。(李学斌)

27

1984年

《独船》(短篇小说)

作者:常新港

原载《少年文艺》1984年第11期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8月版,14.00元

1983和1984两个年度,构成了中国当代儿童小说发展史上最富于争鸣和探索意义的时段之一。发表在1984年第11期《少年文艺》上的常新港的短篇小说《独船》,正是1984年儿童文学界的主要争鸣和探讨对象之一。这篇小说也于当年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小说主角是一位名叫石牙的少年。作者把他置放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环境中:固执的父亲与村人的矛盾直接导致了石牙与同龄伙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反过来激化了石牙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在矛盾和冲突的高潮,石牙付出了年少的生命,却也换来了矛盾的解决。作品发表后,评论界围绕着作品的悲剧性及其对于少年儿童读者的适宜性问题展开了激烈探讨。那一场探讨反映了人们对于当时儿童文学创作题材与美学范畴拓展现实的敏感与关注。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独船》的独特价值也要放到它所产生的那个历史语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赵霞)

28

1985年《小娃娃的歌》(幼儿诗集)

作者:樊发稼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

樊发稼,1937年生于上海崇明,195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选入本书的幼儿诗歌,是他39至45岁时写的作品,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首届全国幼儿图书奖。书中的《家》《小雨点》《小蘑菇》《问银河》等作品为多种选本录用;《问银河》还入选大陆和香港的小学语文课本。

樊发稼的幼儿诗,题材大多来自儿时生活记忆,抒写对象多为大自然。诗人把自己“变为”孩子,真切抒写幼儿特有的情感和心理;同时不忘自己的大人身份,着意通过纯正的文学语言、精巧的艺术构思、丰富的想象、优美的形象,对幼儿在思想、情感、审美、知识等方面,起到健康、正确的引导启迪作用。本书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的一本彩色图画书,精美图画的作者是著名女画家马如瑾。(紫树)

29

1986年

《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童话集)

作者:周锐安

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

通行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5月版,12.00元

作为中国当代最富盛名的童话作家之一,周锐的作品一向以机智、幽默著称。他的童话常常能于别人司空见惯、听惯的地方生发出来。《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副扑克牌里的红桃王子不甘寂寞地将手中的斧子换成了苍蝇拍子,而且获得了“灭蝇”奇效。一时间,所有的国王、王后、王子们纷纷将手中宝剑、权杖、鲜花换为苍蝇拍子。这还不算,更有智慧人士惊觉这一变革的价值,立马申请专利,推出“灭蝇扑克”……当然,事实证明,最终这不过是一场悖逆生活逻辑的闹剧而已。

故事有几分荒诞。红桃王子的异想天开固然可笑,但投机家“张罗”的所作所为更愚不可及。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品味出作家于夸张、调侃的笔调背后所蕴涵的讽刺意味。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拟的,但是我们却又分明从中分辨出了现实生活的影子。这也正是这部童话的成功之处――寓庄于谐,寓理于情。(李学斌)

30

1987年

《山野寻趣》(散文集)

作者:刘先平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初版,1.75元

通行本: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19.00元

刘先平(1938-),安徽肥东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其代表作《云海探奇》、《苍狼》、《山野寻趣》、《刘先平大自然探险系列》等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家多次作为大自然文学家应邀赴国外访问讲学。

作家孩提时即酷爱冒险,1970年代中期以来,参加野生动物考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这是他致力于大自然文学创作的生活基础。《山野寻趣》是一组大自然探险纪实散文。作家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使得大自然动植物界的神奇景观得到真实近身的描绘,读之使人感同身受,惊心动魄。在一个逐渐远离自然、生态失衡、缺少实地探险经验的时代,这些作品满足了读者尤其是少年读者的多幅向的审美期待,作家的探索精神和人格魅力亦透过文字产生深远影响。(李红叶)

31

1989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长篇小说)

作者:董宏猷

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89年初版

通行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29.80元

董宏猷(1950-),湖北咸宁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等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多种奖项,并译为多种外文出版。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规模宏大,构思独特,充满孩童关怀。作家追想并摹写了一百个孩子的梦境,以梦幻体的书写方式试图深入到孩童的意识和无意识深处,以期以最形象可触的方式再现孩童主体生成阶段的惶惑、焦虑、惊奇、欣喜以及对于爱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求和向往。这些孩子从四岁到十岁,其不同的遭际和背景为梦境延展的方向和模式提供线索。文本表面看来是孩子们的“梦境实录”,实则是作家想象力、心灵领悟力的结果,包含了作家对于孩子的现实境况和精神渴求的深刻理解,亦流露出作家对于孩童的大爱。(李红叶)

32

1990年

《16岁的思索》(报告文学)

作者:孙云晓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孙云晓自1972年以来一直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是当代中国少年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少年报告文学集《16岁的思索》是孙云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07年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中,著名评论家韦苇教授指出,孙云晓的少年儿童报告文学作品,着眼点始终在新一代人身上的新观念、新气质和新风貌上,在新的国民性格的构建上。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积淀在中国国民性格中的许多东西是必须有勇气自省的,而孙云晓具有这种清醒的品格。在这部作品集中,以大量篇幅描写了各类普通少年人对不公正命运的抗争,如“邪门大队长”的呐喊,山村女孩的不屈,“差生”的绝招,中学“第三世界”的女生,“你为什么不原谅”等等。

33

1991年

《第三军团》(长篇小说)

作者:张之路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5.00元

这部在当时看来题材和风格都十分特别的少年小说,写的是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浪漫的“侠气”和“玄机”。

《第三军团》整个叙事所透露的作者的情感和价值取向,都有别于一般的少年小说。尤其是它的结尾。当不遗余力追查“第三军团”来历的校长以一种同样近于“侠义”的行为,来表达他对于这些可爱可敬的孩子们的理解时,小说也把我们和作者一道推入了社会道义判断的两难境地中。作品开放式的结局,带给我们许多丰富的解读可能。2006年,当《第三军团》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再版时,作者又在语言上对原作做了新的推敲修订。(赵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