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蓝天下,谁的课桌还在漂泊

2009-06-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剑 我有话说
《蓝天下的课桌》,伍美珍、刘君早编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6.00元

农村是工业文明的精神脐带,这种连接不仅包括那种安宁的平静之力,更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劳力输出。那些远离

家乡,在城市里奔波寻找生计的父老乡亲们,艰辛卑微地生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是如此的熟悉,但又是如此的陌生,关乎他们子女的教育话题,犹如拉开的一幕世态长卷,可以瞥见黑白有序的某种无奈、困顿中的某种乐观。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读了伍美珍、刘君早的报告纪实文学《蓝天下的课桌》,让我悸动于蓝天下的某些熟悉的暖或者陌生的痛。

《蓝天下的课桌》是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部关注当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纪实作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书中,作者采访了众多农村来城务工家庭,忠实记录了进城务工家庭的孩子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境况。作者从大量第一手采访资料中选取了感人和奋发向上的典型案例,还原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困境和他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书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品学兼优的农民工子弟,他们笑对逆境、积极向上的精神向度,在社会各界爱心的温暖交织下,显得格外质朴感人。书中选取的6个寒门学子的学习故事,让人感受到生活并不总是厚此薄彼,在同一片蓝天下,通过自我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也可以像雏鹰一样舒展双翅终向高空进发翱翔。

作为一本少儿文学作品,本书有着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有助于作为同龄人的城里孩子阅读和理解那些身边带有泥土气息的同学群体。同时,刻苦求学、努力成才的故事,也是这个年代稀缺的精神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叩问教育制度和现实问题的“说新闻”环节,是作者切入故事间隙的巧妙安排。毕竟一项公平的教育制度的设计,不仅需要和谐的大局观,更需要“随风潜入夜”的人文关怀,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制度性支援。这些便是《蓝天下的课桌》一书在纪实的故事后,留给我们的一种追问和思索。

蓝天下,让课桌不再漂泊,给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匀上淡淡的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那么,这将是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