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蓼草续集》自序

2009-07-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耿云志 我有话说
1999年,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之邀,将自己已发未发的学术短文编成一本“随笔文集”,名之曰《蓼草集》,加入其“学术随笔文丛”于2000年初出版。当时很忙,对此事未曾在意。但不久就有许多读者反馈意见出来,此书竟受到出乎我意料的欢迎。比如,一位常州的读者来信说:“拜读您的学术随笔《蓼草集》,就如‘从山阴道上
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沏一杯淡茶,书卷在手,时有赫然开朗的好心情。常见皇皇巨著,正襟危坐,高山仰止,总有些惶惶然。读先生作品,则顿觉心清神爽,深感获益匪浅。遥想您举重若轻的丰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禁妄生冒昧之念,托付鸿雁,奉上尊著,恭请题词,以感谢您所赐的学识和那一片可贵的清心(新)天地。”这位读者的称许,或不免有溢美之处。但很显然,他的态度是诚恳的。还有一位北京大学的年轻教授打电话来说,他到北京图书馆去,见到上周借阅图书排行榜,《蓼草集》排在第三位,始知道我新出了这本书,一定要我送他一本。类似的反应还有很多。这使我知道,针对一些大家所关注,所感兴趣的问题,利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一两层意思,是广大读者更为欢迎的。我们在学术研究的岗位上,当然应以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专门性很强的研究和写作。但这样写出的论文和专书,只能有很少的人会认真地读它们,所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做学问自然不宜从短时的功利效益上去考虑。但也不应总是置多数人于不顾。近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日益平民化,逐渐打破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森然壁垒,建立两者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加速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所以,受这件事的启发,我觉得,我们应当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写一些能够浓缩我们的学术研究心得,又能深入浅出地将它们表达出来的随笔性的文章。从前,有不少知识精英和知识领袖们,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等,都做过类似的工作。我们在学力与影响力方面,自然无法同他们相比。但不可因能力小而不为善。

时间真是太快了。《蓼草集》出版竟已七年多过去了。这期间,又积了一些随笔之类的文字。整理旧稿时,又发现几篇未曾发表过的短文或思考提纲,略一翻读,似觉尚有一点意思。另外,有几篇稍长的文字,或属偶然涉足于我不常涉及的领域,因而见之者甚少,借此机会“自我推销”一下;或有些是访谈或漫谈的性质,虽长而读起来并不费力。

书名仍延续第一本随笔文集,叫做《蓼草续集》,此中并无深意。倘将来还有机会的话,就接着叫《蓼草三集》、《蓼草四集》……,不必为书名浪费心力。

谨将此书,献给爱思考的读者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

  《蓼草续集》,耿云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