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远立于大地之上

2009-07-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萍萍 我有话说
  《大地为鉴》,王良瑛、李登建、展恩华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8.00元

在新时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体裁队伍中,报告文学一直是一个不显眼的组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

多,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学样式,既是文学作品,又是事实记录,需要将散文的情、小说的意、记录的真不着痕迹地糅于一体,其间的难度和因难度带来的无从驾驭,无疑是造成报告文学创作队伍和作品数量庞大、但作品却少见显峰的重要缘由。

不过,最近,由三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写作出的一部《大地为鉴》,其实际效果却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一局面。《大地为鉴》的写作和成书过程,使新时期报告文学这一有些沉寂的体裁变得让人有些话不得不说了。

报告文学《大地为鉴》主要讲述了王伯祥1986年至1991年间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时5年半的工作历程,成功塑造出了一位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科学谋划、踏实苦干、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的优秀县委书记形象;见证了寿光市从昔日因贫穷落后而出名的小县成为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菜篮子、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大市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和奋斗历程。语言平实,但感染力却极强,读来让人为之落泪;故事都是片段,但表现力却极强,宛如一幅幅画卷,将当年的场景一一重现。由此产生的张力,使作品无处不在地充盈着撼人的力量,整部作品既感人至深又催人奋进。

平心而论,如《大地为鉴》之类以展现人物形象为主旨的作品,之前也有很多,但《大地为鉴》的写作和出版,却出奇不意地创造了几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王良瑛、李登建、展恩华三位原本分别主要从事小说、散文、诗歌创作的作者,初次合作涉猎报告文学,一出手就拿出了高质量的作品。二个没想到是一部小范围出版的书竟能生发出如此大的影响,此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小印量付梓,迄今已不断加印,仍供不应求。三个没想到是一部题材和内容都当然归属于主旋律的作品,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得到从党员领导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细思之下,其实,这些“没想到”只是又一次说明了报告文学创作应该正确处理好人物、时代和文学创作三者的关系。文学是人学,是应为最大范围内的人表现和被最大范围内的人所欣赏的。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文学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而要做到这一点,文学必须要与时代紧密相连,合着时代的节拍,体现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的风貌。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尤甚。时代发展的需要呼唤着英雄的出现,时代的推进造就出非凡的人物,英雄的出现既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这就是非凡人物对时代、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同时,时代发展的任何变化都是报告文学创作的最好源泉,报告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地反映时代、尤其是时代发展的主流。而写人的报告文学要想真实、深刻地体现时代,人物塑造无疑是沟通文学与时代的最好介质,是作品创作的灵魂,成功的人物塑造能够将一部作品带向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地为鉴》将1986年到1991年那5年多的时光浓缩于纸上,展现出了王伯祥这位因作品而成为全国重大典型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感人事迹和崇高情怀,继而引起社会各届广泛关注的成功实践,将之作为优秀主旋律作品在今天的极好代表和今后报告文学创作的指向性标杆,是不为过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