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晓敏对小小说发展的理论贡献

2009-08-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何弘 我有话说

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小小说从短篇小说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文体,并迅速繁荣兴盛起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得到素以正统自居的文学界的承认,跻身神圣的文学殿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尽管媒体传播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欣赏趣味,使小小说

的发展具备了适宜的土壤,并在自发状态下开始萌芽,但如果没有杨晓敏的积极倡导、推动、实践、传播和理论探索,小小说的发展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局面,能否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和文学界广泛接受的独立文体还很难说,因而也就很难走出一条清晰的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文学发展史上,好像从来没有一种文体的发展与一个人联系得如此紧密,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一种文体的走向产生如此深远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影响。对于中国小小说的发展,杨晓敏的推动是全方位的,缺了任何一个方面可能都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局面。但是,在杨晓敏为小小说发展所做的诸多贡献中,我以为就文学以及小小说这种文体自身的发展来讲,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他确立了小小说的文体定位、界定了小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尽管专门从事小小说理论研究的专家不少,但为小小说发展做出最大理论贡献的仍是杨晓敏。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是杨晓敏对小小说的文体规范、社会与艺术定位、发展方向等阐述最为完善的一篇文章,对中国小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杨晓敏强调小小说具有所有小说样式共有的思想容量和精神价值:“作为小说一种,小小说不仅要具备人物、故事、情节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它还携带着作为小说文体应有的‘精神指向’,即给人思考生活、认识世界的思想容量。”(《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在此基础上,他特别强调了小小说独特的外在表现特征:“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字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小小说的大众文化意义》)而他“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定位则是对小小说内在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良好概括。这样,杨晓敏就从理论上阐明了小小说是一种小说样式,它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审美特征,因而是不依附短篇小说而存在的一种独立小说文体。而这样一种独立的文体以其特有的手段,构成了一个自足而完整的艺术世界:“无论如何,在一两千字的篇幅里,是必定要摒弃言之无物的。它容不得耍花招,所有的艺术手段,只能用来为内容服务。小小说不是故事。就其文体而言,小小说自有它的字数限定、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它的规范性更有别于散文、小品等。一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小小是说平民艺术》)

应该说,杨晓敏对小小说的定位一方面建立在对小小说自身文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一方面则建立在他对当今文学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的基础上。他认为,文学要想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使自身有更好的发展,应该改革其日趋“精英化”的现状,重新回到平民中间。

当然,杨晓敏对小小说发展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对一种文体竟能产生如此的影响,并使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发展成为一段传奇、一种现象。无论如何,这都值得我们好好重视,好好研究,以对文学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更有意义的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