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阅读60年

2009-08-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今年书业的重头戏,这一主题下的图书,年内已出版了不少,且新品还在不断问世。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阅读60年”这一栏目,以向读者及时介绍相关的优秀出版物。出版社如有这方面的精品力作,欢迎联系我们。

《国史札记・事件篇》,林蕴晖著,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第一版,40.00元

《国史札记・史论篇》,林蕴晖著,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5月第一版,38.00元

《国史札记・事件篇》是一本研究共和国60年来若干重大事件的论文集。作者林蕴晖先生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书中,他根据19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中央机构公开出版的大量文献以及领导人年谱、传记、日记、回忆录等,对共和国史中一些语焉不详或令人困惑的事件和问题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研究,廓清了一些历史之谜。

书中34篇论文覆盖了1949年4月刘少奇“天津讲话”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的诸多重大事件,时间跨度很大,其中关于1950年代的文章占到了一半以上,可说是该书的主体部分。而在这部分中,作者对建国初期党内高层关于建国之路的意见分歧、“高饶事件”的前因后果的探究用力尤勤,颇多发覆之见。书中第一篇文章《刘少奇“天津讲话”引起的风波》可谓提纲挈领的一个开头。天津解放后,资本家很恐慌,很消极,准备收场,关门不干了,或准备逃跑;而有的工人组织则在宣传工人怎样和资本家斗争,怎样才能翻身得解放,使得资本家人心惶惶,于是天津工商界的情况益形恶化。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于4月10日到天津视察,以求解决问题。在天津,刘少奇广泛接触包括干部、工人、资本家在内的各方面代表人物,摸清情况后,对资本家发表了谈话。刘少奇指出,开工厂,剥削是一个事实,不能不承认,但“剥削多,罪恶大,要审判,要枪毙”,因而苦闷,这种想法则是错误的。共产党有能力“随时废除资本家的剥削,但我们现在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们国家生产不发达,生产落后,今天不是资本主义工厂太多,而是太少。现在不只是私人资本主义可以存在,而且需要发展,需要扩大”。刘少奇进而对资本家说:“你收他们做工,给工资,剥削他们,他们倒有工作可做,不失业了。”“你能开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工厂对社会更有好处,功劳就越大。”――这就是后来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的一大罪状――宣讲“剥削有功论”,但略作分析可以发现,他的观点是有前提的,并非抽象地讲“剥削有功”。刘少奇天津之行打消了资本家的顾虑,工商界纷纷筹划恢复生产和营业,天津的形势得到了稳定。但是,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在党内却引来了责难,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就说:“少奇对资产阶级的政策是右的,华北局执行这方面政策中有右的倾向,就与这些讲话有关系。”另外,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讲话也不表认同,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中写道:“据高岗说,他收到少奇谈话记录后,在北京面交毛主席,毛主席批给陈伯达看,对少奇同志谈话的不满,形于颜色。”林蕴晖在书中指出,在这次风波中,毛、刘关于建国之路的分歧初露端倪,后来则逐步扩大,终于酿成党和国家的悲剧。书中最末的两篇文章是《由“谈不拢”到达成一致的诀窍――邓小平处理党内不同意见的方针》、《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讲述的故事则与前述故事适成对比,由此揭示了我党在建国初期探索发展之路的艰难曲折,以及我们国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多么来之不易,读来发人深省。

《国史札记・事件篇》是从史实角度解读国史,作为其姊妹篇的《国史札记・史论篇》则是从理论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国史札记・史论篇》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党史通讯》、《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报刊上已发表的34篇论文,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新民主主义论为毛泽东所提出,为何又被他本人所放弃?解放思想,仅仅是否定文革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还是包括放弃承袭自苏联的斯大林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有何异同?……作者的论述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正如龚育之在该书“代序”中所说:“(林蕴晖同志的研究)是值得我们理论界和党史界的研究者们认真了解和对待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