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版推荐

2009-10-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饶议科学》,饶毅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28.00元

饶毅不但是一位颇为成功的科学家(曾任美国西北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现为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

),而且是一位颇具公共关怀的现代知识分子,写作了不少科普文章,并常就科技界、教育界的公共话题发言,本书即为他这些文章的结集。全书收文约50篇,分为4个部分:“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内容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国内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后两部分多是针对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而发,最初在媒体上发表时即产生了很大反响。如《国家科学规划的关键:深刻改造管理体制、切实以科学为发展的引擎》一文指出,计划经济行不通,计划科学就更加不行;技术发展可以规划,科学进步难以规划;国家可以规划科学的“林区”,而不宜具体种“树”(“树”指具体的课题);国家过分喜好上马大课题,将产生一系列副作用……该文2004年在《科技中国》发表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学的算计》,主编:江晓原,刘兵,执行主编:王一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34.80元

本书是系列出版物“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第4辑。其中江晓原《误导与重构――科学的图像》一文系统地梳理了流行的科学观的“误导”之处,如认为“科学等于正确”、“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等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构“科学的图像”。散木《两个“竺可桢”――沪版〈竺可桢全集・日记〉足本与京版〈竺可桢日记〉摘选本比较读》一文通过对比两种版本的竺可桢日记,探讨了竺可桢民国时期对国共两党以及学生运动的真实态度。此外,田松《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署自然观及其现代意义》,王一方、张大庆《当代医学的精神转身――“新医学模式”30年》等文都颇多学术新见。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美]迈克尔・怀特著,卢欣渝译,三联书店2009年6月第一版,30.00元

正如书名所表达的意思,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均是战争的产物。一战中,德国科学家哈伯为了满足制造炸药的需要发明了在实验室合成氨气的方法,这一技术后来被用于生产化肥,而没有化肥,地球将不可能养活今天这样规模的人口;冷战时期,五角大楼提出构建一个能够在核战争中生存的通讯网络,这一研究为人类贡献的是我们今天须臾不可离的互联网……若没有来自军方的影响和支持,也许世界上将不会出现无线电、雷达、喷气式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原子能、激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