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技”之间:反思现代技术

2009-10-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徐奉臻 我有话说
  《“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王前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42.00元

自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普开创技术哲学研究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各种技术哲学流派和技术哲

学家的思想观点,基本上是在西方技术哲学框架里,运用西方哲学话语进行的。最近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的《“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则以中国特有的“道”“技”关系为核心开展研究,并且与西方技术哲学体系进行对比,体现了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的特定价值,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道”“技”之间》一书首先从形而上的角度剖析“道”与“技”的本质联系,然后从六个方面具体展开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经世致用”(技术与社会关系)、“以道驭术”(技术伦理)、“由技悟道”(技术认识论)、“圆融中和”(技术操作)、“大道无形”(技术管理),最后对中西技术理念进行了比较研究。

贯穿于该书的主要观点是,从技术哲学角度看,“技”是生产实践中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或途径,而“道”是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最佳的方法或途径。“道”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是由操作者、工具和对象等技术要素的自然本性共同决定的,“道”是“技”的理想境界。“由技至道”的追求,造就了技术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发挥人的生理和智力潜能,便于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由于“道”对“技”有引导和约束作用,所以我国传统技术发展很少带来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也很少出现技术活动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当然,我国传统技术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缺乏对科学原理的深入探索,缺乏严格精细的技术标准和制度化的技术管理,缺乏与市场经济的充分互动,这些因素阻碍了我国传统技术向近现代技术的转化,其消极影响至今还有某种程度的表现。

不少学者曾以为,“道”只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抽象范畴,与近现代技术发展无关。正是由于“道”对“技”的引导作用现代以来相对缺失,人们往往注重技术活动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注重技术活动局部效益的优化而忽视技术各相关要素整体关系的最优,所以西方近现代技术发展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又在我国重演。无论是环境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还是产品质量和技术风险问题,都成为我国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各种对策,又往往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评价,也往往过于看重技术水平的高低,忽视了对“道”的境界的追求。追求“道”的技术观,要求人们不仅要看到技术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要看重技术带来的既得利益,还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追求技术产品的智能化,还要使之真正能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在技术活动中,应该把人、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追求整体和谐的“道”的角度处理技术活动各种相关要素的关系;同样,在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力图使之形成整体的技术观,不仅要求具体操作中的“技”的准确无误,而且能够提升至“道”的境界。

《“道”“技”之间》一书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提出许多发明家在创造一种新的人工自然产品时,都没有考虑这种产品一旦报废后如何处置。如果在技术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点,利用较低廉的代价甚至自然界的力量,使复杂的人工物降解,就会大大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人类是崇拜“造物主”的,可是只考虑如何“造物”而不考虑如何“拆物”,并不能保证与自然界的充分和谐。在人与社会和谐方面,提出从整个社会角度选择合理的、最优的实用目标,在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的时代警惕过度的奢华。在技术伦理方面,提出唤起技术人员个人和群体的超越个体本位的“大我”伦理意识,主动对技术消极后果提出警示、揭露真相、消除隐患。在人与工具的和谐方面,提出现代技术中工具、机器的复杂性和威力都空前增长。如果威力无比的工具、机器只控制在少数人手中,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如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的问题,值得思考。这些新观点、新见解,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哲学研究也很有启发意义。

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术哲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与西方技术哲学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而且能使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地为我国当代技术与经济发展服务。《庄子》中的庖丁对梁惠王说:“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由“技”返“道”,对技术的发展进行反思,做出调整,有很强现实意义,《“道”“技”之间》一书的价值正在于此吧。

《“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王前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4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