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舒新城和首版《辞海》

2009-11-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鹏 我有话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综合性大型辞书――《辞海》(第六版)面世。自1936年12月《辞海》第一版问世到如今第六版的出版,已有73年之久,舒新城、陈望道、夏征农、陈至立等各个年代的专家学者先后担任这套辞书的
主编,其间时间跨度之长、参编人员之众,在中国出版史上都是罕见的。

《辞海》这一浩大出版工程最早的策划、启动肇始于1915年,时任(上海)中华书局“主持人”陆费逵决心编纂集检索、查阅中国单字、语词兼百科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从那时至1928年止,编纂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时续时辍。自1928年起,中华书局专聘现代教育史家和出版家舒新城担任《辞海》主编,终于在1936年12月至1937年8月期间正式出版了《辞海》(上、下两册),当时这套大型辞书在全国范围影响巨大,名重一时,成为载入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第一版《辞海》收词10万余条,包括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名物制度、成语典故、农工商用语、古今地名、名人、名著、文艺、自然科学术语等,按部首检索,附录有检字表、韵目表、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译名西文索引、国音常用字读音表等10项内容。对于初版《辞海》,当时的社会各界十分重视,林森、吴稚晖、蔡元培、陈立夫、王世杰、唐文治、邵裴子、柳诒征、余绍宋、吴梅等为之题词,黎锦熙撰写了“序”,陆费逵亲自撰写了“编印缘起”。在初版《辞海》的版权页上,主编4人(即舒新城、沈颐、徐元诰、张相)和53人的编辑者名单赫然在列。

湖南溆浦人舒新城在他35岁之前主要从事教育实践,曾任中学教师及大学教授;35岁之后,他潜心专注于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还曾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他接手主持编纂《辞海》后,立即为这套大型辞典制订编辑方针,确定主旨、范围和体例,同时积极组织编辑人员投入写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完成了1936年12月版《辞海》。应该说,这版《辞海》得以保质保量地最终问世,舒新城功不可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舒新城继续担任《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但由于种种原因,第二版《辞海》编纂工作始终没有实质进展,直到1957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接见时任《辞海》主编之一舒新城,听取意见。舒当即提出编辑“大辞海”和“百科全书”的建议。毛泽东表示,舒的建议很好,建议他应该挂帅在中华书局设立编辑部门,以先修订《辞海》为基础,然后再搞百科全书。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把修订《辞海》的任务交给了上海。

1958年4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将《辞海》修订工作的意见和有关问题向中央并报毛主席发电请示,电报中说:“这些年来,没有一部像样的辞书,供察考之用,确是出版工作的一大缺点。根据主席的指示,我们即责成上海市出版局协助舒新城先生积极着手筹备辞海的修订工作。经过反复研究初步决定:第一,在上海成立《辞海》编纂所,名义上仍属中华书局建制,行政上由地方具体领导。第二,修订《辞海》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在此期间,作为事业单位,由地方投资。估计约需经费150万元。第三,《辞海》编纂所由舒新城负责。我们已配备两个局一级干部、20多个一般工作人员,并从上海各高等院校抽调一部分教师和少数右派分子,把架子搭起来,现在已开始工作。”同年5月19日,中共中央电复上海市委:“同意你们关于修改《辞海》问题的意见。关于统一规划辞书的出版方针以及给《辞海》调配编辑人员问题,已嘱中央宣传部研究解决。”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1958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前身),舒新城为主任,李俊民为副主任;1959年又在上海成立了辞海编辑委员会,由舒新城任主任,罗竹风、曹漫之为副主任。1960年11月28日,舒新城在上海病逝,享年67岁。在他逝世时,只完成了第二版《辞海》的试写稿(供作者编纂参考),但是却为1965年4月出版的第二版《辞海》(未定稿)打下了相当的基础。“文革”结束以后,修订《辞海》的工作继续进行,1979年、1989年、1999年分别出版了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辞海》。

作为一代辞书编纂大师,除编纂《辞海》外,回顾舒新城的一生,所编、缩写堪称著述颇为丰富,主要有《现代心理学之趋势》(1924年版)、《近代中国留学史》(1927年版)、《教育通论》(1927年版)、《人生哲学》(1928年版)、《道尔顿制研究集》(1929年版)、《中华百科辞典》(1930年版)、《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1932年版)、《近代中国教育史料》(1933年版)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