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送瘟神》传递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

2009-12-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告,我国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之一的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毛泽东同志看到这一消息,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送瘟神》。51年后,评论家贺绍俊近日在李森祥、薛荣
的长篇小说《送瘟神》作品研讨会上说,医学专家曾预言,要解决血吸虫危害非百年的时间不可,然而中国政府却在短短的时间里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这确实是一桩伟大的壮举,是值得以文学的方式大书特书的。

《送瘟神》描写嘉禾县血防队队长程怀远将一生心血投入歼灭血吸虫,真实再现了当年消灭血吸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贺绍俊认为,小说最具思想价值的地方并不在为这一伟大壮举树立文学的丰碑,而在对这一伟大壮举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的追问。“《送瘟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呈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如果没有采取战争中积累的有效经验,中国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项专家断言非百年不能完成的任务的。对于一个强调体制化的社会来说,战争思维未尝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

评论家崔道怡认为,《送瘟神》写得并不浪漫,也不欣然,而是更贴切史实,尊重人情。在描述血防事迹、赞颂血防战士的同时,也回顾了那一段含泪带血的历史。惟其历史含泪带血,更凸显出献身血防事业人员可歌可泣的英雄本色。评论家牛玉秋觉得读这样一本描写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的小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然而一旦读进去,就会不知不觉地被一种精神所吸引、所感动,那种精神就是革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她说,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小说主人公程怀远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更值得怀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