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商业银行的“进”与“出”

2009-12-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融 我有话说
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球村”的概念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得企业进行资源、销售的全球化配置越来越便利,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在这种大环境下,处于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业当然在国际化浪潮中处于风头浪尖的位置,同时也在

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世界。

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与国内银行抢占优质客户,竞争日益激烈。但国际化是双向的,不单单是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本土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必须走出国门,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可以看到,目前,长期偏安本土的中国商业银行也正在迈上国际化征程,以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银行为其终极目标。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银行,国际化程度高的德意志银行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其股份在巴黎、维也纳、日内瓦、伦敦等地挂牌上市。作为国际性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保持着庞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属机构网络,早在1996年6月30日,它在海外设有780个,在卢森堡、莫斯科、纽约和香港等众多城市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在加拿大、瑞士、美国、印度许多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与之相比,国内银行的国际化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实现全球银行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培养并不断提升管理层的全球领导力,这首先就要扩展全球视野,培养全球系统思维。在国际领导协会(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ssociation,ILA)2006年年度会议关于全球领导力的主题发言中曾提到:“事实上,全球领导力很复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得太简单,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别人,了解其他的组织、民族和国家。”熟悉并深刻认识全球化地图,理解行业国际化最佳实践的机制和知识成为当务之急。

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商业银行国际化:环境与体制》,正是一本为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需求应时而作的著作。该书由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主编,曾于2006年2月出版第一版,本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及时反映2006年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及监管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进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国际最新的金融体制和发展趋势。

该书从金融体制概述、银行监管的内容与方式、银行公司治理要求和巴塞尔协议的适用四个方面对32个重点国家及地区的金融体制与监管环境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基本覆盖了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及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并通过设置《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的变化》与《巴塞尔协议实施情况及国际化差异比较》两个研究专题,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监管变化和最新发展趋势,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前沿理论,以及世界各国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这本书可以作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的案头参考工具书,可供国内同业在“走出去”时加以借鉴,也适合有志于研究境外银行的金融专业学生阅读学习。

《商业银行国际化:环境与体制》(上、下册),姜建清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170.00元(上、下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