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明代科举文献的研究意义

2009-12-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朱亚非 我有话说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浸透在隋唐以降的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教育、文学等各个方面,其影响所及,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把隋唐至清末这一跨越1300年之久、实行科举考试的历史阶段称之为“科举时代”,把当时的社会称之为“科举社会”。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它对中国
、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又是巨大而深远的,世界通行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和各级各类的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大多是科举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变异和演进。

中国1300年的科举实践,加之历史上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及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受中国影响也长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所以今天遗存的各种科举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而这些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丰富的科举文献,正是开展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教育、文学等各类专题史研究的重要基石之一。近年来,对科举制度史与科举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而陈长文先生著《明代科举文献研究》是一部科举文献研究的创新之作,也是专题历史文献研究的成功典范。

该书分为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其他科举文献研究、明代科举专题研究等上中下三编。上编重点探讨了明代进士登科录――明代科举考试的档案,也是科举文献中的核心文献。具体包括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其资料的原始性与权威性,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版式、结构及体例,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版本之比较、进士登科录探源,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等。从形式到内容,并追本溯源,探讨了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方方面面。中编主要探讨了历代地方志“选举”部分的《进士题名》,明代进士同年录,清人张廷玉撰修的《明史》所载进士出身的人物登科年代考误,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年代,《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等,一方面考察了这些文献本身的价值和局限性,同时,还把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它们进行比较研究。下编主要探讨了崇祯十三年的赐特用出身问题,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和“告殿”现象,明代殿试“时务策”,明代进士的姓名、婚姻,明代殿试日期的变更及其原因等诸多专题。这些问题都是学术界未曾关注或较少关注的问题,作者对它们都进行了颇具创新意义的研究。

陈长文先生《明代科举文献研究》一书,继承了以往文献学研究重视版本目录、校勘考证等传统特点。作者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龚延明先生,有较好的文献根底,且用力甚勤。例如,“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流通与庋藏”、“版式、结构及体例”、“天一阁藏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版本之比较”等问题的研究,足见其在资料的搜集上,具有“竭泽而渔”“一网打尽”的治学精神。该书除利用大量存世的传统文献之外,仅明代的乡试录、会试录、进士登科录、武举录、武举乡试录、同年录、履历便览等原始科举考试文献,就达数百种之多!作者对每一问题的研究,都不是肤浅的探讨,而是刨根问底,探本溯源,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该书在考证方面所下的功夫,可以通过书中所附大量图表反映出来。例如,为了研究明代的官年现象,即在科举考试中虚报年龄的现象,书中通过对1203名明代进士的生年进行逐一研究。“告殿”现象,是“某科个别会试中式者,因故告请不参加当年殿试,以待来科补试”的现象。作者对明代逐科研究,把各科告殿人数、告殿名单以及补殿人数、补殿名单详列一表。关于明代历科进士题名碑的立碑时间问题,作者利用题名碑的拓片及其他文献进行逐科考证。以上仅就其中几个问题略举数例。

同时,该书还在选题、材料、观点等方面多有创新。在浩渺无涯的历史文献之海,他首先选择“科举”这叶扁舟,游弋其中,故而领略了一些少为世人所知的奇妙景观。在选题上,该书首次把科举文献这一专题历史文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予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材料方面,充分利用了一直被束之高阁而不为世人所重的明代科举考试档案文献。基于选题的新颖,新材料和统计方法的大量运用,加之严谨的治学态度,故其诸多学术观点也很新颖,并被学界接受和征引。

  《明代科举文献研究》,陈长文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3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