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创你的“第二人生”

2010-01-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匿铭 我有话说
2006年底,虚拟人物安舍钟宣布成为“第二人生”造就的第一个百万富翁,她的虚拟资产按照市场价格折算约有100万美元,而安的创造者爱林・格雷夫两年前的投资仅仅是9.95美元。尽管虚拟世界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安舍钟的
成功还是让人惊讶不已,她背后的网络游戏“第二人生”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第二人生”是美国林登实验室在2003年开发的一款社交性质的网络游戏,谁也没想到它会在两年后成为世界经济产值最大的网络游戏。瓦格纳・詹姆斯・奥在2006年开始动手写《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记录这个“乌托邦”成长的点点滴滴。如同书名一样,瓦格纳写得更像是一份笔记,从创造“第二人生”开始,随着这个“婴孩”的成长,林登面临了各种各样考验:突破了人物飞翔和远程传输的技术桎梏;2003年的抗税运动协调与用户的关系;2007年一个民族激进组织将一个岛的居民拖入战争,林登调整了战争模式;甚至还因为“第二人生”为恐怖分子提供沟通平台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等等。“第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在线游戏,它将虚拟世界延伸至现实中的经济、道德、法律层面,抛出案例和疑问,期待读者的思考。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互联网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香饽饽,尤其在2007年,这一年不仅是“第二人生”这样的国际网游大展拳脚的时候,也是国内网游的“上市年”,网易、盛大、九城、巨人等等都在此时挂牌,尽管这些游戏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但把某个游戏背后产生发展史当做素材进行撰写的,据我所知,《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还是第一回。

“第二人生”起源于一次偶然。1992年,林登实验室创始人菲利普・罗斯代尔第一次读到《雪崩》这本小说时就被它创造的“虚拟实境”吸引,这是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的作品,描述了一个现实世界的披萨店外卖送递员却拥有顶级黑客高手双重身份的故事。菲利普也想建造一个书里的“元世界”,这个构想一直等到宽带与三维图像的技术发展成熟时,他才将它付之行动。

简单来说,“第二人生”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它提供给玩家的是“全新”世界。当魔兽的制作者绞尽脑汁设计新的场景时,林登实验室却把这个权力交给居民自己,每一个居民发现他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变成实物,这个想法与现在提倡“用户制造内容”的互联网新生态不谋而合。此外,与其他网络游戏的常用盈利模式不同,林登实验室的收入来自于向“居民”出租土地,居民可以运用土地进行各种商业投资,然后按照比率将林登币换成美元,这就是安舍钟们的成长之路。

瓦格纳把书里的每个章节都写成单独的故事,不管读者是否熟悉“第二人生”,他都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元素,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并不是以单一的角度来书写,而是交替采用各种身份观察林登和“第二人生”:在记录林登历史时他是那里的见证者;描写“第二人生”关键大事件时他又成为直击现场的居民;介绍“第二人生”商业价值时瓦格纳又俨然一位研究互联网的专业学者。这种划分也避免了作者只从“第二人生”内部俯瞰的狭窄视野,多了一分开阔。

在最后一章,瓦格纳讨论“第二人生”可能的五种出路,他说这些出路可以看做互联网到在线世界的路线图,不管是虚拟世界今后面临的全球化、国家化或货币化,路线图最后的指向都是“三维虚拟共享世界”。但菲利普・罗斯代尔的回答却具有更多科学人文色彩:“第二人生”是他逃离死亡的童年梦想,“细微的存在自然地发展,成为我们存在中最不可思议而宏大的部分……这一点就是为什么我对第二人生如此热爱,因为这里不需要上帝。因为第二人生……能超越现实世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带领下,“第二人生”用简单的0和1,用几千个金属盒里的服务器,把一个生动可见的山川河流、混杂着想象与不可能的个人愿望在三维世界里再现出来,只要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东西,在“第二人生”同样存在,甚至还要更多。

瓦格纳用了近五年时间对“第二人生”进行调查,这个庞大复杂的世界在他眼里浓缩为简单的定义:一个沉浸式、用户创造的在线世界,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美丽富饶,无论是否就是天方夜谭,它都属于居民本身,林登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你实现自己的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美]瓦格纳・詹姆斯・奥著,李东贤、李子南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2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