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诺贝尔文学奖档案解密院士们的负罪感夺走了卡伦•布里克森的桂冠

2010-0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卡伦・布里克森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最新解密的诺贝尔委员会投票记录显示,丹麦女作家、《走出非洲》的作者卡伦・布里克森(Karen Blixen)在几乎赢定的情

况下,却在最后关头与1959年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而当年迫使委员们改变决定的最重要因素,乃布女士的北欧老乡身份。

诺贝尔委员会由瑞典学院的四到五位终身院士组成,每年征询世界各地文学专家的意见,从中挑选,并形成只有数人的推荐名单,交由学院全体院士投票,选出最后的大奖得主。布里克森曾在1957年进入最后四强,1959年成为首选。但这一年的文学奖最终颁与了意大利诗人萨尔瓦托雷・夸西莫多。

学院目前只允许谢尔・埃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一位院士公开发表评论,他告诉丹麦《政治报》,如布里克森一事,学院不遵从委员会推荐的情况极为罕有。

1959年,包括英国的格雷厄姆・格林、法国的安德烈・马尔罗和美国的约翰・斯坦贝克在内,诺贝尔委员会共考察了世界各地的56位作家,最后将四人决选名单提交学院,布里克森在其中名列榜首。

布女士当年已经74岁,多位院士声称,应该立刻把奖给她。

但院士艾温德・约翰松(Eyvind Johnson)反对,指出北欧作家获奖比例已经太高,并为夸西莫多展开游说。

约翰松的反对理由直抵院士们内心深处,埃斯普马克说,他们(对北欧中心主义)一向怀有罪恶感。当年夸先生是个最易被接受的人选,因此后来居上,顶掉布女士而折桂。

丹麦文学专家约翰内斯・里斯(Johannes Riis)赞同埃斯普马克的观点,他说:“瑞典学院显然对示人以褊狭心怀恐惧。他们一心向外,进入大千世界,以显示其视野远在北欧之外。这就犯了错误,因为卡伦・布里克森当然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布女士1937年用笔名伊萨克・丁尼森出版英文回忆录《走出非洲》,记述她在英属东非(今肯尼亚)17年的务农和生活经历,语言优美,世相毕现。此书于1985年由已故的西德尼・波拉克搬上银幕,大量糅入布女士的传记素材,由罗伯特・雷德福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拍成爱情电影,大获成功,一举赢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奖。

但布里克森与诺贝尔奖终生无缘,于1962年去世。

至少在1974年,瑞典学院的罪恶感消失了。他们选出的当年文学奖得主不仅出于本地区、本国、本院,而且一次两位:一位是哈里・马丁松院士,另一位便是当年反对布女士的艾温德・约翰松院士。事实上,这一年冬天的颁奖典礼上,有三位文学奖得主领奖,除了约翰松和马丁松之外,还有10个月前被驱逐出境的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他来此补领四年前获得的奖章,并吸走了世界几乎全部的目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