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缺畅销少焦点文学书海外风劲吹

2010-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春节渐远,各行各业一切秩序又将回复长假后按部就班的忙碌,书业亦不例外。只不过与既往几年同期相比,近来书市少了些热闹,像《中国不高兴》般争议多多的畅销书欠奉,如《小团圆》似的种种说辞蔓延到书外的话题之作也暂无
。坊间诸如励志、财商、××讲坛、官场图书的热销并非发端于眼下,韩寒的《独唱团》、村上春树的《1Q84》或许好卖,可要么问世遥遥无期要么花落谁家云遮雾罩。所幸续着年初新书集中上市的余脉,那么多好书仍待消化,本推荐榜历来侧重关注的人文社科类图书自然不愁选择。

一段时期以来,传媒人胡舒立离开《财经》杂志南下高校履新的新闻颇受瞩目,这份关注源于她在《财经》11年来作为一位新闻从业者敏锐的新闻意识、理性的反思精神与浓重的人文情怀。《舒立观察》一书中精选她这些年来撰写的时政、财经等领域的评论,内容涵盖经济、法制、民生等方面,WTO、中美关系固然是她不能忽略的,三农、医疗改革也是她挂怀的话题。她观察的多是今日中国最为民众关心的,这些文章涉及的核心话题不止构成该书的精神内核,也是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诸多方面的凝练回顾。胡舒立用一百多篇文章解读、叩问这个时代,历史学者何兹全则用平和、质朴的叙述回顾了自己20世纪上半叶的人生,从童年往事到负笈北大,再到旅日旅美的求学之路,似是另一版的《上学记》,记录历史也回顾学人,“小人物”的点滴历程也牵出大时代的学界群像。作家岳南的纪实新作《从蔡元培到胡适》所言及的蔡元培、傅斯年、胡适等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的学术人物可算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大人物”,他们历经中研院组建到抗战时期直至赴台后的人生遭际、学术履迹经由作者钩沉史料,以文学笔触生动展现,其中的颠沛起伏与一代学人为人治学的闪亮之处颇值得今人品读。

继在中国学界乃至不少学术书读者中引发好评,记述成都1870~1930年间底层百姓生存状态的前作《街头文化》后,旅美历史学者王笛又一兼有历史意义和社会学价值的英文著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中译本前不久出版,从书名可以看出该书侧重记录、研究的重点和时间跨度,与前作相比,《茶馆》延续了王笛的研究方法与写作体例,但写作对象则更具体,更“微观”,以茶馆这一极富地域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单位探讨上世纪上半叶成都市民生活与城市文化,细节毕现而不琐碎,这是有趣又严谨的历史著作,对于当时中国的城市、政治、市民文化等亦不乏反映。写史的笔触从来广泛,可以给成都这座城写史,亦可给某个文学门类做传,比如美国学者也是科幻小说作家的亚当・罗伯茨就写出这部《科幻小说史》,从当代科幻小说的缘起追溯起,自古希腊的发轫到十八十九世纪百花齐放,言及人类社会宗教、思想的流变对科幻小说文学性、表现形式的影响,进而论及因科幻小说题材丰富而受益不浅的影视、动漫、数字产业,可谓这一全球读者众多的文学门类难得的较为全面的学术论著。而《加斯东・迦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则不仅是加斯东的个人传记,也是其创办的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法国文学类出版重镇迦利玛出版社的传记,甚至说其是一部法国文学、出版史亦不为过,萨特、加缪、杜拉斯这些名字与这个出版社与这本书有关。作者皮埃尔・阿苏里系法国《读书》杂志前主编,他尽力搜集、查阅了低调一生、对个人经历讳莫如深的传主的相关资料,其中颇有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和信件,书中文笔轻松幽默,生动再现了那一代法国出版人及当时作家群的风貌。

关于书的书近年迭出,几成热点,《别想摆脱书》便是近期此类书中之一种。在这本由对谈构成的书中,曾担任《铁皮鼓》、《布拉格之恋》编剧的法国电影剧作家卡里埃尔和意大利作家艾柯针对与书相关的一系列话题你来我往,谈锋直指阅读载体的变化、纸质书的命运,也包括图书馆、阅读心得等普遍话题,这两位不仅是欧洲重量级的知识分子,也均为爱书成癖读书痴迷的藏书家,交流的深入和精彩值得期待。现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巫鸿是相当活跃的美术史家与画评人,他近年接连问世撰述关于中国美术史著作和若干艺术评论,前不久出版的《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物质属性和画面再现结合起来加以阐释解读,不失为饶富新意的研究门径。美国人白睿文在《乡关何处》中醉心探讨的不是书也不是中国绘画,他在这本书中细说贾樟柯的《小武》、《站台》、《任逍遥》这“故乡三部曲”,他在采访多位华人导演的《光影言语》中早已表现其对中国电影的谙熟,《乡关何处》中则愈发凸显他对贾樟柯电影的偏爱,这种个人喜好也促成书中条分缕析到电影不同侧面的精到。台湾乐评人马世芳的名字最早为内地乐迷所知是因其大学时代担纲编选的“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那份由109位台湾歌手、词曲作者、文化人选出的1975~1993年间台湾所出的百佳华语碟单打从1994年诞生就影响了众多港台、内地爱乐人,其延伸意义已越过音乐至流行文化层面,由是,马世芳与其母亲陶晓清(台湾资深广播人)二度合作邀请76位评委选出1994~2005年的华语音乐新百佳,前后集结成《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一书,以音乐品质论英雄的标准以及巨细靡遗的编排体例使得该书兼有可读性和工具性,纵在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仍有其不可忽略的价值。

又该说到文学书了。去年劲吹港台作家热风的文学出版今年初此风依旧,西西、龙应台、唐诺、朱天心、舒国治等的新书纷纷上市,既满足一众老读者的期待,也有望俘获新读者的心,其中要特别说说香港作家董启章的《体育时期》,这本厚厚的小说讲述了两个女孩的青春成长故事,可若将之视为例牌青春风花雪月则大谬,作者说他写此书灵感来自日本歌手椎名林檎的歌,贯穿书中若隐若现的椎名林檎意味于是成为这本书最鲜明的风格,细腻的笔触写出伤感与残酷并存的青春。作为近年来创作力旺盛又极获好评的香港新生代作家,董启章的作品无论题材还是写法都充斥新意,一如其同期在内地出版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则完全是另一种小说样貌。朱天文对内地读者来说是相当熟悉的名字,她的作品这两年也陆续密集地在内地出版,《黄金盟誓之书》是散文集,关涉亲情、风景、物事、见闻,文字恬淡隽永,是其小说、剧本写作之外的文字集结。翻译作品方面,近来更是好书多多,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毛姆的《客厅里的绅士》,麦克尤恩的《无辜者》均为迈向经典的佳作,此外,还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巴尔加斯・略萨、艾斯特哈兹・彼得、萨丰……真够外国文学爱好者难以取舍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