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什么是好电影”的历史演变

2010-03-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何晓燕 我有话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逐步被纳入国民经济的计划体制,电影更多地成为了表现国家意志的载体。

1951年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引发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标志着政治批评标准的登场。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将中国推入了混乱和浩劫的深

渊,此时的电影批评延续建国十七年的政治批评标准,激进地走向了政治批评的极端。

粉碎“四人帮”以后,弥漫在电影事业上空的政治阴霾日渐散去,沉寂多年的中国电影开始焕发出蓬勃生机。同时,大量西方电影理论的被翻译和介绍,电影界出现了理论争鸣的热潮。这一时期的电影批评关注电影艺术自身,批评的起点是确认电影作为艺术的独立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从生产、发行到放映都开始接受市场和社会的考验。这一时期的电影批评在复杂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在急速涌动的市场大潮中、在全球化视野下寻求自身实践的位置和角度,再也不能用以前单一维度的社会、政治或本体的批评标准来认识和分析电影现象了。电影批评标准从单一面向走向多元的形态。

进入21世纪,电影批评的文化标准被正式提出,文化标准“是一种以文化价值观为参照系、以文化的精神取向为基准的艺术评价原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