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掌上阅读不等于电子书阅读

2010-04-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掌上阅读爱好者。倒不是因为我对屏幕阅读多感兴趣,相反,内心里坚定地认为,纸质书阅读的乐趣永远是不可取代的。那淡淡的书香,那翻页时动听的哗哗声,那书籍整齐排列在书架上时,所给人的一种富裕感、充实感,都远非屏幕阅读所能给予的。不过,就像纸质报纸和网络媒体各有各的妙处一样,书本阅读

和掌上阅读也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有各自的用武之地。我并不排斥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新的内容载体,相反,它还成为我贴心的朋友,随时给我思想的营养、阅读的乐趣。

每天上下班都要坐很久的车,途中经常感到无聊。有人用音乐来打发这无所事事的时光,但于我,这种方式实在无趣。因为我对信息有着非一般的嗜好,一会儿不能接触一些新的信息,就觉得时间静止了一般,生活缺乏了动感之美。这信息,可以是新闻,可以是博客,可以是在线阅读的一本书,也可以是网站中的一篇好文章。

这种阅读,并非一定要带着昂贵的电子书阅读器,所读内容也不完全是电子书。甚至可以说,电子书只是掌上阅读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对此产生误解了,将电子书和掌上阅读画等号。老觉得电子书质量不高、水平较低,因此掌上阅读是低层次的,上不了台面的。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只要有一个手机,就可读尽网络好文,看遍在线读物。

因为对一些思想性、人文性和可读性兼备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很注重收集这方面的信息。一些人文学者特别是大学教授的博客,经常会将思想随笔、讲演稿甚至学术文章传上去。有些学者花了不少时间、不少才华来经营博客,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认真地对待,因此里面不乏非常优秀的日志。这些博客,就成为我重点阅读的对象。在这里,可以看到北大醉侠孔庆东“东博书院”博客中的横溢才华;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孙立平、秦晖对社会问题的精准分析、层层解读;可以看到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的哲学随笔,看到他《宝贝宝贝》一书中所记载的关于其女儿啾啾成长的故事……文学、教育、历史、艺术,各行各业精英学者的博客,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文化的浸染。

事实上,现在手机和电脑在网络阅读上,只有功能上的差别,而无实质上的阅读鸿沟。基本上,电脑上能看的网站,手机上也能看。因此,我时常在电脑里收集一些优秀网站,主要看一些思想人文性的文章,各行业学者在这里各展所长,或讲述自己的人生阅历,或发表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研究一个专业的学术问题,或写一些思想随笔。每读一篇文章,都有新的收获。而且,文章一般不长,回家路上足以看上四五篇。日积月累,自然也有不小收获。相比于纸质阅读,掌上阅读只是形态的不同。它可以很浅薄,也可以很深刻,关键取决于在于阅读者的心态,阅读的趣味倾向,以及对内容的选择。

掌上阅读的内容是动态的,且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皆可读,大可作为纸质阅读的补充。古人说“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掌上阅读相对而言,更适合短篇阅读、单篇阅读。读会儿,想会儿,休息会儿,不亦乐乎。

福建省福州市 杨绍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