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缝隙中的温暖与成长

2010-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余刚 我有话说
“那次迁移的准确时间我记不起来了,有可能是在阳春三月。那天早晨有着淡淡的雾气,农民伯伯在前面拉着车,母亲在后面做帮手。我呢,有时坐在车上,有时下来助推一把,尤其是在过桥的时候。路旁的麦田绿油油的,间或可见锄地的农民或金黄的油菜花,倘若表现在油画或电影里一定很美。车上的行李少得可怜,一只笨拙的樟木
箱是外婆给母亲的嫁妆,球形的小锁至今我一闭上眼睛就能回忆起来。还有两只不大不小的行李包,一只陶瓷的脸盆套在尼龙网里,里面盛放着牙具、饭盒和碗筷……”

上面这段看似平淡实则感情浓烈的文字摘自于一本叫《小回忆》的书,它的作者蔡天新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作为数学教授,蔡天新先前出版过《数字和玫瑰》、《难以企及的人物》等与专业有关的作品。他还是一名诗人,出版过《漫游》、《幽居之歌》等诗集,其作品被译成20多种语言。他曾到过几十个国家,并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可以被冠以旅行家、摄影家的称号。

这本《小回忆》最初起的名字《毛时代的童年》也许更能概括其内容。对于1966年到1976年发生的当代中国最重大的事件“文革”及其前后,不要说现今的年轻人不是很懂,就是年届不惑或知天命、在“文革”中度过童年的一代,其实在很多方面也不是很清楚。还没等人们全弄明白,那个时代一晃已经30多年过去了,多少往事湮灭不可寻求,所以作者要感叹,要回忆,要描写。

作者着力呈现的首先是童年的乡村生活中一些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事物和场景。它们在当时实在过于寻常,而今却非同寻常,恍若隔世。比如粮食、池塘、渡口、集市、广场等,当时人们司空见惯,可是在这本书里却显得如此新鲜,好像是考古的新发现。比方说粮食的配给制,那绝对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像下地干活、露天电影等,就是当时的乡村政治,是强大的政治磁场,是施展或参与政治活动的场所,无非当初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我记得当时下地劳动时田间地头的高音喇叭,其实就是革命形势的讲解和革命道理的灌输,可谓当时的宣传机器。而看电影是当时最大的文化娱乐活动,虽然能放映的影片不多,毕竟还是一种娱乐,给人们特别是孩子带来快乐时光。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应该对此记忆犹新。书中写到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是当时万人空巷的大片。而《地道战》、《地雷战》则是少年儿童乐此不疲的战争片。

当时的政治渗透了几乎所有的乡村生活,因此可以直接把乡村生活定义为政治生活。但是,在一个儿童的眼里,乡村生活又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使我忽然发现,即使在“文革”那种残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仍存在一个缝隙,那就是儿童的本能,或者说通过儿童的本能,可以拒绝文革的喧嚣,拒绝那种大批判和政治,拒绝恐惧,那书中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文革大背景下的另一道风景。比如萤火虫、捉迷藏、橡皮、池塘,还有同班的女孩。作者从露天电影获得启示,通过手绘地图(堪称一种小工艺),保存了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决定或者说成就了现在的蔡天新。

当然,更为感人的是他的父母和一些亲人的故事,有许多是很悲惨的。他以后所做的一切,都与他的童年的不幸有很大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他小时候在七个村庄和一座小镇的较为动荡的生活,单调和简单的、缺少情感的生活,成为他后来人生的动力,促使他尽可能多地走得远一点,包括枪声不断、生命得不到保障的哥伦比亚(一颗勇敢的心也是诗人必备的);尽可能多地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包括阿拉伯人、以色列人、非洲人,参加各国数学会议,诗歌节和文学节。书中有许多诗作来自他的处女诗集《梦想活到世上》,现穿插到这本书中,我才明白,它们是有原型的、有出处的。

这本书如果仅仅写到这儿,那还只是一个作家的回忆录。可是,这本书还有其高明之处,他时常把所写的故事和事物无限放大,放在世界的背景之下,有时寻根溯源,有时理性分析,有时又变成了一次情感之旅。事实上,书中存在两个视角,即童年的视角和成年人的视角,或者叫仰视和俯视。这后一种视角,使本书获得了应有的高度和思想。我们可以表述为,小回忆,大联想。

据说作者保留了所有手绘的旅行图(我在他初来杭州时曾看到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地图会延伸,到温州、杭州、山东,再到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他在过去的7年里5次造访了非洲)的其他地方。至少在我看来,作者的写作动力部分来自于他童年开始的手绘地图,他并借此从内心里规避了文革的动荡生活,包括亲眼目睹亲人所遭遇到的不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旅行图,构成了这本书的骨架,也构成了他丰富的周游世界的旅行人生,包括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显而易见,作者自己十分看重这段经历,因为这是他生命的重要部分。他甚至这样说,“假如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愿意回到从前,在文革期间度过童年。当然,必须有后来的对外开放作为前提条件。”我的理解是,童年自有童年的一方天地,它是不可替代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对当今教育体制的一种批判,因为它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或者说,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的孩子反而没有了真正的童年。

《小回忆》,蔡天新著,三联书店 2010年3月第一版,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