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

1999-08-06 来源:光明日报 瞿林东 我有话说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唯物史观的先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始人之一。河北乐亭人,1889年10月29日出生。1905年中秀才,因科举停办,于同年进入永平府中学读书。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是年冬东渡日本。次年春,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反袁斗争。1916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毅然回国,先后在上海创办《民彝》,在北京主编《晨钟报》。1917年1月任《甲寅日刊》编辑,发表大量进步文章。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此后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并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次年,主编《晨报副刊》,传播新文化。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创办《少年中国月刊》。1920年,发起组织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并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担任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工作。1922年,受中国共产党委托,同孙中山商讨国共合作事宜,并经孙中山主盟,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5—1926年,发动和组织北方地区人民群众响应“五卅运动”、领导北京“三·一八”群众运动。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和法庭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在绞刑架下慷慨就义,时年38岁。

1920年前后,李大钊发表了许多阐释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唯物史观的文章,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史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等,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大钊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他“夙研史学”,且有很高造诣。他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北京大学教授后,曾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和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而《史学要论》一书,则是一本十分可贵的系统的论著。这两个方面的原因,确立了李大钊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上的重要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

综观李大钊的史学论著和有关的理论著作,可以看出他的科学的历史观和史学观,《史学要论》一书正是最集中地、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史学观。

1924年5月,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李守常。全书凡六章,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具有理论的深刻与实践的激情相结合的特点。

第一章论述“什么是历史”。其主要论点是:1、历史撰述所反映的“历史”,并不等于“活的历史”即客观历史本身;前者“只能说是历史的记录”,后者才是“活的历史的本体”。2、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所谓活的历史”,“乃是些进展的、行动的东西”,“天天在那里翻新”。3、历史是贯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整体,即“整个的全人类生活”。

第二章论述“什么是历史学”。本章的主要论点是:1、要明确“历史学”的对象。“对象为何?即是整个的人类生活,即是社会的变革,即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类生活及为其产物的文化。”2、历史学应着力于建立历史理论。“建立历史的一般理论”即历史理论,才能使“今日的历史学”成为历史科学。3、历史科学是可以建立起来的。作者针对当时流行的“史学缺乏属于一般科学的性质”的论点,指出“人类科学”与“自然科学”各有特色,“不可全然同视”;“将史实汇类在一起,而一一抽出其普通的形式,论定其一般的性质,表明普遍的理法,又安见其不能?”

第三章论述“历史学的系统”。其主要内容是:1、历史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历史学”和“最广义的历史学”两个系统,后者包含前者。2、区分历史学的记述部分与理论部分的性质:“广义的历史学”包含“记述的历史”与“历史理论”;“最广义的历史学”包含“普通历史学”(即“广义的历史学”)、“特殊历史学”、“历史哲学”。由此可见历史学的系统的恢宏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论述“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作者从科学史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学遂得在科学系统中占有相当的位置”,这是历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的重要根据。

第五章论述“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些相关学问有六类:言语学、文学,哲学、心理学、论理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统计学,人类学、人种学、土俗学、考古学、金石学、古书学、古文学书,关于自然现象的诸种科学及其应用诸科学(如医学、工学等),地理学。作者指出,文学、哲学、社会学同史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第六章论述“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李大钊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认为:1、史学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很大”。2、现代史学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人生观、“乐天努进的人生观”。3、重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李大钊充满激情地写道:“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英雄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激烈些,所以挺身而起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可歌可哭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历史教育的重要即在于此。

通观《史学要论》一书,并把它放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史学要论》是20世纪中国史学上最早面世的史学理论著作之一。在它之前,有曹佐熙的《史学通论》(1910年)和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年)。曹氏所论,如史、史学、比事、属词、订例、正名等,主要在于阐发旧义而少有新见,与近代学科体系相去甚远。梁氏所论,重在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方法,而对历史学的一些重大问题涉及不多,或虽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刻。《史学要论》则已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史学要论》是第一部从理论方面开辟道路的著作,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石。

《史学要论》问世以来,已有四分之三个世纪了,今天读来,人们越发会感受到它的理论魅力和启示意义。李大钊对于唯物史观的信念,尤其值得每一个读者深长思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