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空卫士——王伟

2001-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 郭嘉 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 新华社通讯员 袁华智 我有话说

图为“海空卫士”——王伟。


春天的鲜花为英雄绽放,南海的波涛为英雄吟唱。连日来,神州大地到处传颂着一个英雄的名字——“海空卫士”王伟。

北京,人民大会堂。4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以及李鹏、朱镕基、尉健行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海空卫士”王伟的妻子阮国琴和他的父母。

“王伟同志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王伟同志的精神是永存的,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江主席的声音,回荡在人民大会堂,回响在祖国的万里河山。

短短20天,江主席多次对搜寻王伟作出指示;签署命令授予王伟“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发出向王伟学习的号召。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一名卫国献身的普通军人的最高褒奖。

胸怀祖国让理想在岗位上闪光

2001年3月31日,星期六。晚6时30分,王伟从飞行中队给妻子打电话,略带歉意地告诉她:“队里人手紧张,我替别人顶班,今晚就不回家了。”阮国琴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夫妻的最后诀别。

4月1日。王伟用忠诚飞完了生命的最后航程。

壮丽的人生瞬间,源于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还是一名中学生时,王伟就坚定了从军报国理想。他在日记中写道:“能成为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他放弃了报考地方大学的机会,放弃了具有发展潜质的艺术特长,放弃了难得的经商机会。

1986年6月,王伟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军校飞行学员。四年的军校锻炼,他用忠诚诠释了责任的含义,以每门功课全优的成绩取得了翱翔蓝天的通行证。

通往理想的路,充满艰辛,伴随奉献。在追求理想的航程中,王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理想插上忠诚的翅膀,随战鹰在祖国的海空跃升。

王伟自幼向往大海。在他看来,望着辽阔无垠的大海,会使人的胸襟像大海一样无私坦荡;听着生生不息的波涛声,会使人的意志变得勇敢坚强。1991年6月,王伟从空军某航校毕业时,主动要求到海军部队工作。在选择去向时,他又毅然提出到天涯海角,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尽管亲友们希望他能分到离家乡近一点的上海、杭州或是常州,尽管他也希望作为父母的独生子能多尽一份孝心,减少一份父母的牵挂,但他却初衷不改。面对劝说的亲朋好友,他深情地说:“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但总得要有人做出牺牲。对我来说,祖国的需要永远是唯一的选择。”结婚后不久,王伟又说服双方老人,动员妻子随军到部队。海南陵水与浙江湖州,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气候条件,都不可同日而语。妻子随军后,没有像样的工作,只好在部队服务社上班,收入也比在湖州少得多。但妻子没有埋怨他,她理解丈夫对飞行事业的执著:在王伟的心目中,没有比驾驶战机为祖国巡逻更神圣、更自豪的了。

阮国琴清楚地记得,王伟探家时,一位转业到民航工作的航校同学到他家作客,向王伟介绍他的收入高出部队十多倍,还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当这位同学询问王伟今后的打算时,王伟平静地回答:“挣钱的机会人人都有,但穿上军装报效祖国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争取到的。”在这个假期里,每当听到天空有飞机轰鸣声,王伟就会兴奋得跑到外面,仰天注视,迟迟不肯进家门。细心的妻子知道丈夫离不开他的神圣岗位,离不开他魂牵梦萦的战鹰,只好让他提前归队。

作为共和国的一名年轻飞行员,王伟用他的行动实践着“让理想在飞行岗位上闪光”的誓言。部队每次改装新机种,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一次,王伟得知某型战机的改装任务即将开始,为了争取这次机会,他动员第一次怀孕的妻子做流产手术。王伟动情地对妻子说:“我不想错过飞新机种的机会,趁年轻,飞上十个八个机种,是我最大的愿望。”妻子含泪答应了他。如愿以偿的王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