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必“谈核色变”

2001-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自强 我有话说

潘自强


潘自强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参与指导和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为建立我国辐射防护监测和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主持开展并完成了多项能源与环境方面的重大项目,对推动我国核电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刚刚过去的4月26日,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15周年的日子。发生了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事故,使不少人“谈核色变”,把核电变成灾难和污染的代名词,以至忘记了核电原本是世界上最为清洁安全的能源之一。

切尔诺贝利事故已过去15年了,人们对事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在1988年进行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全球影响的评估等。199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欧州委员会、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等8个组织联合召开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后10年大会,进一步总结了事故的后果。去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发表了其2000年报告书,其中包括一份《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照射与效应》专题报告。从科学技术上看,尽管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所有主要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国际的统一认识。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统计,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因核事故和辐射事故致死共73人,其中核事故辐射致死共41人,而与反应堆有关的核事故2起,死亡31人。一起是切尔诺贝利事故,辐射致死28人。另一起是美国1961年军用反应堆SL-1事故,死亡3人。

切尔诺贝利事故是核电站发生的最大的灾难性事故。在事故后引起人员急性死亡为30人,其中28人因辐射致死,另外2人分别死于爆炸和烧伤。499人住院观察,其中237人开始被检查有急性放射病症状,最后诊断为急性放射病者为134人。

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在研究和分析大量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除受照儿童可观察到甲状腺癌增加外,在切尔诺贝利事故14年后没有发现与电离辐射相关的主要公众健康影响。没有观察到与电离辐射可能有关系的总的癌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增加;甚至在事故清理工作人员或儿童中,作为辐射照射最灵敏的指标之一的白血病也没有增高;与电离辐射相关的其他的非肿瘤疾病(躯体的或神经性的)没有增加的科学证据。

切尔诺贝利事故引起辐射急性死亡为28人,慢性效应也很小。却为何常常在报刊上出现“死亡7000人”的报导呢?俄罗斯资深防护专家L·A·伊连在所著的《切尔诺贝利:神秘与真相》一书中阐明了这一数据的来源:“1991年国外多个出版物声称7000名应急人员业已因辐射死亡。按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1989年全苏20-49岁段的年死亡率为455/100000,此值在2-3年内无明显涨落,对于20-49岁段内30万人的群体每年死亡1326人,5-6年间合计当在6800~8200之间,此值与媒体报道的参与消除事故影响的人员中已因辐射死亡人数(6000~8000)几乎一致……事实上这是该年龄段的自然死亡数。”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尚无有关某一物种的局部种群由于辐射照射而灭绝的报告。在所有的地区,种群均在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生存。在随后的2-2.5年里,种群得到了恢复。没有观察到对动物种群或生态系统的持续严重影响。

核电站和核设施现在还不能绝对排除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尽管其几率是很小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与核电站和核设施潜在危害和影响相适应的核事故应急体系,以便在万一发生事故时,尽可能减小可防止的剂量。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原苏联政府采取了较快撤离周围居民的措施,从而使得居民中没有发现一例急性放射病。但是由于原苏联核电站事先没有完整的核事故应急计划,迟迟没有采取食物控制和阻止碘进入甲状腺的措施,使得一些应该可以防止的剂量没有能够避免。即使发生像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事故,如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一切可防止的剂量,也可把损失降低到最少。

事故应急响应和准备不是核和辐射设施特有的,包含有害物质和风险的任何设施都有事故应急响应和准备的问题。核辐射事故应急和准备计划应作为所有有害物质事故应急和准备的一部分。其基本原则在本质上应与其他事故是一样的。而与其他工业相比,核能和辐射技术应用工业的安全记录不是差的,而是好的。

作为核电历史上发生的一次最大的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在特定堆型和条件下发生的,这种类型反应堆固有的安全性缺陷,和各类人员安全文化素养差等因素组合起来,使得反应堆在几秒钟内完全被破坏。而美国三哩岛事故时堆芯也被严重损坏,但由于有较好的安全系统,所以只有微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此后,人们吸取了事故的教训,不断地改进核电站的安全性。20年来,核电站的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世界核电厂营运者联合会统计的核电厂平均容量因子从1980年的62.7%增加到1997年的81.6%。反应堆机组事件次数从1985年的2.38/机组降到1998年的0.04/机组。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的设计已经完成,新的核电站将比现有核电站更安全。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另一教训是缺乏透明度和事故应急计划。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前,周围居民被告知,核电站是不可能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神秘和真像》一书中提道:这起事故最初是保密的。生活在那些受影响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从传闻而不是从权威性报道中知道这起事故的。这种透明度的缺乏导致公众对政府不信任。提供给公众的不完整的信息,有时甚至是严重歪曲事实的信息,增强了公众心理上的反应。生活在污染区人员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的困难加重了这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心理失调、紧张和焦虑。因此,增加与安全相关问题的透明度,在平时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公众理解辐射照射及其效应,并与传媒保持良好的勾通,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核能发展的历史和科学的论证均表明,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即使发生了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大事故,也不能改变这一结论。

刚刚过去的4月26日,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15周年的日子。发生了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事故,使不少人“谈核色变”,把核电变成灾难和污染的代名词,以至忘记了核电原本是世界上最为清洁安全的能源之一。

切尔诺贝利事故已过去15年了,人们对事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在1988年进行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全球影响的评估等。199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欧州委员会、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等8个组织联合召开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后10年大会,进一步总结了事故的后果。去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发表了其2000年报告书,其中包括一份《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照射与效应》专题报告。从科学技术上看,尽管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所有主要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国际的统一认识。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统计,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因核事故和辐射事故致死共73人,其中核事故辐射致死共41人,而与反应堆有关的核事故2起,死亡31人。一起是切尔诺贝利事故,辐射致死28人。另一起是美国1961年军用反应堆SL-1事故,死亡3人。

切尔诺贝利事故是核电站发生的最大的灾难性事故。在事故后引起人员急性死亡为30人,其中28人因辐射致死,另外2人分别死于爆炸和烧伤。499人住院观察,其中237人开始被检查有急性放射病症状,最后诊断为急性放射病者为134人。

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在研究和分析大量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除受照儿童可观察到甲状腺癌增加外,在切尔诺贝利事故14年后没有发现与电离辐射相关的主要公众健康影响。没有观察到与电离辐射可能有关系的总的癌发生率或死亡率的增加;甚至在事故清理工作人员或儿童中,作为辐射照射最灵敏的指标之一的白血病也没有增高;与电离辐射相关的其他的非肿瘤疾病(躯体的或神经性的)没有增加的科学证据。

切尔诺贝利事故引起辐射急性死亡为28人,慢性效应也很小。却为何常常在报刊上出现“死亡7000人”的报导呢?俄罗斯资深防护专家L·A·伊连在所著的《切尔诺贝利:神秘与真相》一书中阐明了这一数据的来源:“1991年国外多个出版物声称7000名应急人员业已因辐射死亡。按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1989年全苏20-49岁段的年死亡率为455/100000,此值在2-3年内无明显涨落,对于20-49岁段内30万人的群体每年死亡1326人,5-6年间合计当在6800~8200之间,此值与媒体报道的参与消除事故影响的人员中已因辐射死亡人数(6000~8000)几乎一致……事实上这是该年龄段的自然死亡数。”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尚无有关某一物种的局部种群由于辐射照射而灭绝的报告。在所有的地区,种群均在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生存。在随后的2-2.5年里,种群得到了恢复。没有观察到对动物种群或生态系统的持续严重影响。

核电站和核设施现在还不能绝对排除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尽管其几率是很小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与核电站和核设施潜在危害和影响相适应的核事故应急体系,以便在万一发生事故时,尽可能减小可防止的剂量。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原苏联政府采取了较快撤离周围居民的措施,从而使得居民中没有发现一例急性放射病。但是由于原苏联核电站事先没有完整的核事故应急计划,迟迟没有采取食物控制和阻止碘进入甲状腺的措施,使得一些应该可以防止的剂量没有能够避免。即使发生像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事故,如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一切可防止的剂量,也可把损失降低到最少。

事故应急响应和准备不是核和辐射设施特有的,包含有害物质和风险的任何设施都有事故应急响应和准备的问题。核辐射事故应急和准备计划应作为所有有害物质事故应急和准备的一部分。其基本原则在本质上应与其他事故是一样的。而与其他工业相比,核能和辐射技术应用工业的安全记录不是差的,而是好的。

作为核电历史上发生的一次最大的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在特定堆型和条件下发生的,这种类型反应堆固有的安全性缺陷,和各类人员安全文化素养差等因素组合起来,使得反应堆在几秒钟内完全被破坏。而美国三哩岛事故时堆芯也被严重损坏,但由于有较好的安全系统,所以只有微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此后,人们吸取了事故的教训,不断地改进核电站的安全性。20年来,核电站的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世界核电厂营运者联合会统计的核电厂平均容量因子从1980年的62.7%增加到1997年的81.6%。反应堆机组事件次数从1985年的2.38/机组降到1998年的0.04/机组。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的设计已经完成,新的核电站将比现有核电站更安全。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另一教训是缺乏透明度和事故应急计划。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前,周围居民被告知,核电站是不可能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神秘和真像》一书中提道:这起事故最初是保密的。生活在那些受影响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从传闻而不是从权威性报道中知道这起事故的。这种透明度的缺乏导致公众对政府不信任。提供给公众的不完整的信息,有时甚至是严重歪曲事实的信息,增强了公众心理上的反应。生活在污染区人员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的困难加重了这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心理失调、紧张和焦虑。因此,增加与安全相关问题的透明度,在平时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公众理解辐射照射及其效应,并与传媒保持良好的勾通,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核能发展的历史和科学的论证均表明,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即使发生了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大事故,也不能改变这一结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