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影市场三题

2001-05-02 来源:光明日报 朱晶 我有话说

电影作为意识形态、作为艺术、作为商品,是复杂的同一关系。三者共存于具体作品,各种属性的呈现又纷纭多变。如何在新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开掘国产电影市场的潜质,培育电影观众,我认为有三点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如何对待电视剧的挑战

时下“影视合流”、“影视同一”的趋势不可逆转。制片厂通过拍摄电视剧积累资金,电影借助电视台播放,争取更多的观众未尝不是办法。可是电影要生存下去,必须保持自己的特性与独立价值,绝对不能混同于电视剧。国外电影业,在拍摄成本高、大制作的科幻片、灾难片上下了不少功夫。我们限于条件,不妨做低成本、小制作的文章。平心而论,电视剧的优势在长篇电视连续剧。短片应该是电影的领域。

二是电影应该树立国际市场意识

电影是走向世界,还是固守本土,在十几年前还是个怪问题,因为中国电影除了个别作品尚无“走向世界”的可能。如今,加入世贸在即,电影与国际文化“碰撞”势在必然,更多的外国影片涌进,中国的电影也可以出去。这一方面,张艺谋电影可资借鉴。不管批评家怎样看待张艺谋在国际获奖,他的影片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恐怕谁也否认不了。普通人命运与浪漫传奇巧妙的结合,民族根性与人类精神的强烈交织,使张艺谋影片找到了本土与世界的某些沟通。当然,张艺谋拍片的投资条件别人难以具备,而且他的经验也不可以重复照搬。吴天明的《变脸》国内市场发行并不好,可是日本一家公司花了150万美金买下放映权,在日本放映收入高达300多万美元;在美国同时上映的25部外国影片中,《变脸》的票房名列第三,这证明中国电影完全可以拥有世界观众。

三是如何适应向大众文化的转型

电影回归世俗,我们的电影家应当放下架子,影片选材、样式、节奏、趣味等必须顾及大众的需求,包括发挥影星的感召力。但某些假行家拙劣的媚俗也不足取,他们拼凑的没完没了的贺岁片,拿观众开涮,远远不如一些港台片拳脚硬朗,骨肉情深。任何时候也别忘记:电影是人类的自我观照,电影是诗与美,电影是痛苦与欢乐。

美国人路·贾内梯说得好:“没有一种理解能够解释所有的电影,因此,这个领域的新发展已经强调某些折衷的方法,把各种理论战略综合在一起。”他引用的一句俏皮话也挺妙——“世无常规,问题在于如何进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