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观众呼唤健康的荧屏消费

2001-05-02 来源:光明日报 周灏 我有话说

有一段时期,打开电视,戏说剧、宫廷剧等等蜂拥而出,几乎成为屏幕的主流文化。一个慈禧,从《日落紫禁城》走到《慈禧西行》;一个乾隆,又从《戏说乾隆》走到《还珠格格》,戏说剧不厌其烦地津津乐道着这些帝王的无聊琐事。对此,观众们又作何感想呢?

戏说剧于史无补,于后代无益

在关于戏说剧的采访中,许多观众谈话的焦点都会很自然地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戏说历史剧对孩子们历史知识的积累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十分令人担忧。

武汉第二十六中学教导处金主任说:“我们曾进行过一个关于青少年历史知识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学生对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低,其中仅有1.5%的青少年能及格。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40%到80%的学生历史知识来源于历史影视剧。”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中小学教师和家长表示了忧虑。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历史王老师说:“当今流行的戏说剧很容易把有偏差甚至错误的历史知识传达给中小学生。比如很多青少年看了电视后,简单地认为曹操是奸臣、乾隆是风流皇帝、雍正成了改革派的代表而其政敌是顽固派等等。我们对戏说剧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应该有所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正处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时候。但他目前只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对一切历史知识还只能接受而无法辨别,这使戏说剧中许多虚构的情节和不够客观的表现都内化成他的历史知识了,这其实非常糟糕。”

在采访中,大部分老师和家长表示,希望屏幕上能减少这些于“史”无补的戏说剧,增加一些严肃的、真正反映历史的片子。

戏说无法当“主食”

有观众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戏说剧好看归好看、娱乐归娱乐,但它终究只能像一桌宴席中那些花哨的小点心,如果当主食,不仅吃不饱,而且吃多了还会腻。”

北京科技仪器厂的郭先生说:“最早看到《戏说乾隆》那样的戏说剧时,非常着迷。但是后来,这种戏说剧越来越多,也越编越离谱,就不想再看了。”家住北京虎坊桥前孙胡同的尹先生也说:“现在看多了胡编乱造的戏说剧,特别怀念原来的《渴望》、《英雄无悔》这样好看又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现实剧,这样的戏看了还能让人回味好几天,不像戏说剧,笑完了很空虚。”

的确,很多观众都有类似的感觉,戏说剧可以带来短暂的娱乐和放松,成为紧张的日常生活的调剂,但大部分观众都觉得应该有“数量”上的限制,如果充斥屏幕的都是戏说剧,必定会造成观众的反感和不满。

企盼电视文化的丰富多彩

另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摆在面前:为什么观众对戏说不满已久,但戏说剧仍会拥有不容忽略的观众群和高收视率呢?

江苏连云港一位姓路的电视观众说:“对于戏说剧,不是想看,而是不得不看,因为一到晚上十个频道往往一大半是这些东西,剩下的频道也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所以大部分观众还是无奈地看下去了。”可见,正是戏说剧的泛滥屏幕,将观众从主动选择带到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被动之下的收视率又让编导演们为了其中的市场利益而乐此不疲地投身于戏说剧的制造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需要我们为观众提供更健康、更丰富的屏幕消费产品。武汉大学传播学系的小张说:“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一种,除信息传输属性外,不能忽视的还有它的文化属性,因此它承担着提升社会文化素养的责任。这就要求它不能仅仅成为一般的娱乐工具,而且应引导观众文化品位的不断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