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水养殖规模要适度

过量的氮、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陆地污染源延伸到了海洋,专家提醒——
2001-05-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金振蓉 通讯员 王光荣 林志锋 我有话说

毫无疑问,近几年,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据统计,1999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09万公顷,产量为974万吨,产值约1000亿元,而2000年海水养殖不管在规模还是在效益上都是稳中有升。但是,专家提醒,我们在受益于海洋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海水养殖的负面影响,要合理地开发海洋。

我国近海海域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陆地。根据海水污染的成分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过量的氮、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陆地污染源延伸到了海洋。针对这类污染,我国虽然在“九五”期间通过各种综合措施加大了治理力度,但目前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海洋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专家们呼吁,在治理海洋环境污染中,一方面要抓治理,另一方面要抓海洋的合理开发利用。海水养殖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领域,专家认为,如果适度开发这一产业,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会有利于海洋环境的改善。据介绍,目前在我国的海水养殖中,贝藻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70%,其次为对虾和网箱养殖。由于贝藻类养殖不需要投喂人工饵料,主要是摄取水体中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因此对海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而对海洋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的主要是对虾养殖和网箱养殖。海水养殖中的养殖方式、养殖密度、养殖规模、使用的饵料性质及成分、投饵量及饵量利用率等因素都会对周围海域环境造成影响。对虾养殖和网箱养殖现在主要采用人工投饵为主的精养方式,而饵料投喂是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地区对虾养殖中饵料系数一般保持在1.4—1.7之间。也就是说生产1吨虾,需要投入1.4—1.7吨饵料。饵料的利用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即大约有20%左右的饵料未被利用,这些残饵和养殖鱼类的排泄物都进入水环境。由于这些物质含有大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残饵和无机营养盐,排入海洋后,势必影响养殖区的水质。主要表现为无机氮、无机磷和COD等含量的增大。氮、磷物质的增加,容易引起水域的过富营养化,致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当然,就目前而言,海水养殖排放的氮、磷总量是相对较少的,它对海洋环境破坏与陆地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相比还是很小的。但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规划海水养殖规模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对虾及鱼类网箱养殖对局部海域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2000年10月31日修正的《渔业法》特别增加了对养殖业的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在继续确认以养殖为主的发展方针的同时,强调水域的统一规划利用,全面规范苗种生产、饵料使用等养殖生产过程的管理。农业部渔业局丁晓明处长强调,在海洋功能区划确定后,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贯彻《渔业法》,加强养殖业的宏观管理,防止造成水域污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