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次累死人的出国考察

2001-05-13 来源:光明日报 李伯重 我有话说

在国内许多单位,出国考察常常是当权者耗用公款去旅游、采购和休闲的代名词,或者成为酬答下属工作辛劳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清华大学,出国考察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为了把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去年冬天清华派出了4个小组,各由一位校领导带队,到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期对有关情况获得第一手的了解,作为制定清华发展规划的参考。在这4个考察小组(三个到国外、一个到国内)中,有一个是由校党委副书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显章教授带队的文科考察小组(成员为李强、万俊人教授和我),到美国考察一流大学里文科发展的状况与方向。

这次考察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出国考察一事确定后,我们即着手进行考察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考察学校、确定考察重点、拟定考察提纲、构思考察细节,等等。基本就绪之后,写出考察提纲(英文稿)并发送给拟考察学校中的友人,请他们帮助预先作出有关安排,准备好必要的资料,以便到后能够立即进入实质考察,与有关人士就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讨论。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们开始了这次为期十天的专题考察,先后考察了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洛杉矶校区和尔湾校区及加州一个本科教育较好的私立大学。在美总共十天,而在西海岸与东海岸之间的路程往返各需要一天,因此在剩下8天中,每天要考察一个学校。那么,我们是怎样进行考察的呢?这里以2000年11月6日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活动为例来说明有关情况。

在完成了对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考察后,我们于11月5日从波士湾校区,把大体类似的日程重复一遍。在美十天,除去东西海岸往返路途上用去的两天外,其他8天,天天如是,忙得不亦乐乎。

不少中国人初到美国后,往往感到美国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快。我曾在美国一些著名学府和研究中心工作过一些年头,早已没有了这种感觉。但是这次出国考察,却真的感到了工作节奏之快。这种感觉并非我个人独有,就连我们的美国东道主也认为这次考察的安排太过紧张,建议或者减少一些考察内容,要不然就增加一些考察时间。不过我们依然按照既定日程行事。虽然此次所去的旧金山、波士顿、洛杉矶三城都是旅游胜地和购物天堂,但是我们却连半天的时间也抽不出来上街买点纪念品,以便回国馈赠亲友,更不用说到好莱坞、迪斯尼等游乐场所了。十天下来,4个人都已疲惫不堪,可以说确实是一次累死人的出国考察。不过虽然如此,大家心里却感到非常振奋。这不仅是因为出国考察的预定目标已经全部达到,而且也因为这种考察使我们对于世界一流大学里文科发展的状况和方向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回国时,我们都没有带回什么纪念品,带回的只是一大手提袋沉甸甸的材料。既然带回了这批材料,到家后自然也就别指望休息了。不过,在清华,这些努力决不白白付出。从学校领导近期向全校教师公布的教学改革方案中,我们就欣喜地看到了这次考察的影响。

这次出国考察,对于我这个“新清华人”来说,是头一次体会什么叫做累死人的出国考察。但是对于像胡显章教授那样的“老清华人”来说,这种累死人的出差则是家常便饭。与我们小组同时派出的其他3个考察小组,考察活动的紧张程度也相差不多,由此可见办事认真和努力已经是清华的传统,或者说是“清华精神”的体现。季羡林先生曾对我说:“清华要办的事,就一定办得成。”这一语道破清华九十年来成功的奥秘:有了这样一股不怕累死、认真做事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我盼望“清华精神”能够扩散到全国。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