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迈入钢铁强国的里程碑

2001-05-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余传诗 我有话说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的前夕,举世瞩目的宝钢三期工程宣告全面建成和投产,东海之滨的宝钢显得越发巍峨壮丽。三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宝钢率先实现了党的14大提出的“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的目标,也使宝钢的综合竞争实力跨入了世界钢铁企业的先进行列。它是宝钢人为使我国迈入世界钢铁强国建造的一座里程碑。

“三高一流”的建设目标

宝钢三期工程是宝钢自筹资金、自求发展的工程。三期工程之前,宝钢已经形成了671万吨钢的生产规模,企业的设备和技术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宝钢人并没有满足,他们不仅看到了已有的成绩,更看到了国际钢铁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看到了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差距。

宝钢一、二期工程的初轧、无缝、冷轧和热轧,设计于70、80年代,虽然质量优良稳定,但产品的档次和品种规格还难以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每年仍需花费几十亿美元从国外进口高等级的冷轧板、硅钢片、镀锡板等。宝钢人深深地感到建设三期工程,参与世界钢铁行业高等级竞争责无旁贷。

宝钢三期工程于1993年12月以1580毫米热轧项目开始打桩为标志正式启动。在此之前,宝钢决策层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三期工程决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搞就要搞世界最好的,技术装备要国际一流的,生产出的产品要世界领先,以此确定了“扩大品种、以产顶进,节省外汇”的指导思想,制订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目标。

宝钢三期工程共有一级项目28个,项目繁多、涉及面广,加上三期工程由国内完成设计总成,装备接口复杂、技术含量高。在三期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中,宝钢采取了一系列强化设计管理的措施,制订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实行滚动管理和闭环管理。宝钢三期工程设计主体的转变,展示了宝钢人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意识,显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好宝钢的坚强决心。

为了全过程全方位控制施工质量,宝钢制订了三期工程质量标准体系,涵盖工程施工的各个专业和工序,覆盖率达100%。同时,实行“施工企业严格控制,业主单位自行监理、质量部门行使政府职能”的“三保险”质量控制机制。镀锡板、电工板、汽车用板等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不仅替代进口而且出口日本、欧美等国取得了良好效益。

改革创新推动工程建设

全面创新是宝钢发展的主线,也是三期工程建设的法宝。

宝钢三期工程建设处于历史大变革的时期,面对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面对投资体制的改变,宝钢不失时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投资体制的转变是宝钢真正成为资本经营的主体,他们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投资规模,通过管理创新、提高效益。

以市场换技术是宝钢三期工程的一大突破。宝钢筹建三期工程时,世界机械制造行业不景气。宝钢三期工程引进技术和设备近20亿美元,国外厂商趋之若鹜。宝钢从追求高附加值产品出发,在设备选型时前后同12个国家、106家厂商进行洽谈,先后派出上百人次,进行实地考察,还进行了数百次技术交流。通过这些洽谈、考察和交流,宝钢对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有了深入了解,确保了三期工程技术领先的优势。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宝钢三期工程为顺应投资主体转变,强化业主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控制采取的管理方法。宝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成立了宝钢集团公司领导的三期工程指挥部,按照经济合同管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授予项目组行使现场指挥、组织和协调的权利,项目组围绕“三高一流”的建设目标,精心组织设计、施工、生产和设备制造。项目组在引进技术谈判中货比三家,博采众长,通过“点菜式”引进或小成套引进,共签订了222项引进合同,没有一项大工程的装备是由一家外商承包。其中炼钢、热轧、冷轧和电炉项目,都是世界上最新的装备和技术;而电厂的热电机组则大胆选用了世界第一座试验机组,能够100%单烧高炉煤气,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保护了环境,同时可以在冶金行业普遍推广,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说宝钢一期工程全套引进,国产化率只有12%、二期工程合作制造,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61%、宝钢三期工程则以国内设计制造为主,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80%。而且有些国产设备还进入到了高难度、高技术的“心脏”部位,其设备制造和装备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宝钢三期工程的建成和投产,使宝钢生产规模达到了年产钢110万吨、铁975万吨、钢材713.6万吨、商品坯218万吨,可顶替进口钢材241万吨。三期工程是宝钢建设史上一次巨大的跨越,它使宝钢的产品结构从生产以坯为主,部分生产钢管,发展为以生产轿车面板、高档家电用板、电工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特大型钢铁企业,为宝钢在新世纪中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实现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