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讴歌新时代农民的创业精神

2001-05-16 来源:光明日报 钟艺兵 我有话说

两年前看过广州粤剧一团创作、演出的《土缘》,并为其进京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演出取得的成就写过文章。如今此戏又以新的修改本上演,我在观看之后,深为其艺术质量的显著提高和艺术家们“五年来改动十六次稿”的锲而不舍精神所感动。

《土缘》的优势和基础,是两年之前就存在的。它着眼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要重视农业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歌颂了有理想、有知识、有远见的新一代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情缘,赞美他们在家乡土地上创造的奇迹,与以往的农村戏相比,《土缘》不仅写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变化,而且突出地写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农民的新观念、新视野、新追求,他们要干“大农业”。

《土缘》的女主人公阿凤,是一个从农村走进城市的打工妹。她在城市里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一笔资金。她本可以同一起长大、一起外出打工的阿贵买房子,结婚,过上舒心的城市生活,可是她却回到故乡,与阿贵一起投标承包300亩荒地,挖塘养鱼,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正如她自己所说:“原来梦在故乡中”。这是此剧取名《土缘》的意蕴。

《土缘》的创作摒弃了图解概念的做法,走了一条从生活出发真实塑造人物的道路。它全力歌颂了阿凤,但并不把阿凤的成功描绘成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阿凤在创业中遇到的第一个大挫折便是信息不灵,只凭主观经验办事,使千辛万苦养成的鳗鱼遇上了市场价格暴跌,几十万元的投资竟血本无归,于是,各种埋怨、奚落、咒骂和讨债之声铺天盖地而来。失败教训了阿凤,她冷静思索之后便满怀信心地去寻求邻村农业经营能手刘大发的帮助。在共同筹划创办更大规模的“三高农业”、“旅游农业”的过程中,刘大发在阿凤的感染下,从一个“只知道赚钱”的人变成了一个从此懂得“人生干一番大事才有意思”的人。阿凤的心胸和追求,使刘大发感到“心往神驰,似鱼入海”,萌生了对阿凤的爱意。阿凤遇到的第二个大挫折,是她与阿贵之间的思想分歧。阿贵与阿凤长期相爱,并准备结婚,可是在阿贵的头脑里却潜伏着狭隘的小农意识,他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同阿凤建立一个恩恩爱爱的小家庭。这样,在养鱼失败之后,阿贵便垂头丧气,一筹莫展,只好准备再度进城打工。看到阿凤去寻求刘大发的帮助,阿贵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醋意大兴,从中阻碍,甚至恼羞成怒,要与阿凤分手断情。之后是阿贵出走,终于悔悟,

半途而归,向阿凤检讨了自己的过错,两人重归于好。刘大发也逐渐理解到:阿凤骂阿贵,恨阿贵,可真正能留在她心中的人也只有阿贵。于是,刘大发把他对阿凤的爱变成了纯真的友谊。三个年轻人由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思想历程,都获得了发展和成长。

可以说,《土缘》这出戏是由阿凤、刘大发、阿贵这三个人物支撑起来的。这三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全剧的成败。两年前这出戏之获得好评,除了生活气息浓郁、唱腔优美动人之外,主要是因为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已初见端倪。不过其不足之处也恰恰是对这三个人物的思想脉络、心理过程、矛盾冲突、故事走向的把握,还不够十分清晰合理,还不足以把他们的情感表达推向一个动人心魂的高潮。令人高兴的是,此剧经过两年来十次修改加工,终于使这个关键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解决,尤其是第六场表现三个主要人物进行面对面的思想和情感的冲突的戏,改得水到渠成,异峰突起,情理交融,感人至深!既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蕴,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同时也使第七场的全剧结尾合理、从容。我想,如果阿贵的转变能写得更加细致、深刻一些,当会引起观众更加强烈的反响。

这次修改演出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是加强了主创人员的阵容。特别是邀请著名粤剧武生欧凯明扮演刘大发,形成三位“梅花奖”获得者倪惠英、欧凯明、梁耀安同台塑造三个主要人物的舞台盛况,可谓群星灿烂,相得益彰,十分难得。

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戏剧十分紧缺的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广州粤剧一团的艺术家们呕心沥血,五年攻坚,为“两个文明”的建设创造出这样一台赞美农村新人新风的好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