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盲目开发换来“生态恶化”

2001-05-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马振华 我有话说

今年初,三面被沙漠包围、处于风口地带的民勤县,开发者开动两台拖拉机,在一片几千亩的大沙枣林中“开垦荒地”,把这里早已成林的沙枣、红柳、柠条等沙生植物夷为平地。

酒泉市铧尖乡漫水潭村,为防沙治沙,80年起在南滩打了机井,陆续种植了两万余株树木,使这片荒摊逐步变成绿洲,建成了南滩林场,曾经倍受沙侵的土地逐步得到了改良。但自1998年以来,已成林的一万多株白杨遭到疯狂砍伐,被盗伐的大都是直径60厘米的大树,现在该林场剩下不足4000棵树。

金昌市龙首山下戈壁滩上的董家堡村,经过30年的苦战,种下了大片的防护林,使这片戈壁绿树成荫,该村与民勤接壤的大块沙漠地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还生长了一些地表沙生植物。1998年,董家堡村却对这片树林进行大规模的砍伐,在毁林的沙地上种植杏树和籽瓜。

据林业部门介绍,毁林事件在河西走廊每年都有发生。乱砍滥伐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惩罚。民勤县的农民明显感觉到,今年的沙尘暴来的比往年早,频率快。他们在地里干活时不得不带上面罩。一次次的沙尘暴卷走了土壤表层,未发芽的种子裸露在外面。漫水潭村被砍伐的林地遗迹处,土地已经开始沙化,已经改善的土地又一次面临风沙的威胁,稍起风时,流沙飞扬。董家堡村树林被砍伐后,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全村仅有的7000亩耕地,每年受风沙侵袭的竟达1500亩左右,许多地颗粒无收,地下水以每年60厘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

从民勤至金昌途中,有个叫西沙窝的地区,这里的党政军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一大片沙生植物保护区。近年来这片保护区也难逃厄运,在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后,原已固化的沙丘有许多地方又复活,成了沙尘暴的一个大源头。

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地方乱砍滥伐林木和破坏沙生植被,大都是在“调整结构,大搞开发”的名义下进行的。以植树造林为己任的武威地区石羊河林业总场,毁掉民勤县千亩枣林,就是为了落实他们“万亩葡萄园”的宏伟规划。此事披露后,武威地区林业处还认为,这是林业部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盲目毁林开荒。古浪县黄花乡马路滩村,这些年搞农业开发,把以前基本上已被红柳等灌木覆盖的天然屏障毁坏了,连原本已固定的沙丘也变成了流沙,从“人进沙退”到“沙进人退”只不过几年的时间。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扬根生教授分析,河西地区地表自然系统破坏严重,浮土松动,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脆弱率已达到极限,这是近年来沙尘暴强度、频率增大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为的强度经济活动对沙漠边缘地区违法乱砍滥伐带来的严重后果。甘肃省委绿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邹雅林也认为,近年来甘肃沙尘暴来得早、来得猛、持续时间长,主要是一些地方乱砍滥伐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尤其是河西地区毁林事件连续发生,破坏了“绿色长城”,使之成为沙尘暴的“风眼”,加重大风和沙尘暴的袭击。对久刹不住的毁林歪风,他表示出极大的忧虑。

专家们认为,林业是沙区最大的公益事业,林业效益本身独具的长期性、公益性、间接性等特点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地方和部门眼前利益第一、经济增长指标第一的行为形成矛盾。人口的增加,发展经济和实现小康的要求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加大了对沙区土地、植被、水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利用;法制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使得过渡开荒、放牧等破坏沙生植被的现象屡禁不止。彻底根治乱砍滥伐,必须加大执法的力度。但不管怎样讲,以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这个代价太沉重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