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切荣誉属于党

2001-05-31 来源:光明日报 谢和平 我有话说


谢和平湖南双峰县人,1956年1月出生,岩石力学与矿业工程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国家重点学科“矿山工程力学”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员,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损伤力学、岩石力学、分形几何及其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等研究,形成了“矿山岩体力学损伤与分形研究”新交叉学科方向,是该学科领域的开拓者。主持完成了15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被授予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回国人员”等称号。

我出生在湖南双峰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多年来,是党和祖国把我这个农村孩子培养成一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青年科学家,一个重点大学的校长。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但党和国家却给了我很多荣誉,“滴水映蓝天,寸草闪春晖”,这充分反映了祖国、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对我们青年知识分子的关怀。回顾我所走过的道路,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可以说,我每一步的前进时时刻刻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

中学毕业后,受“文革”的影响,我便重复着山里人多少年走过的老路:下田挣工分,进煤窑挑炭,上山抬石头。但真正让我坚定走上探索矿业这一领域的,还是那至今仍让我刻骨铭心的一幕。一天,正当午时,随着一声巨响,就在我曾经挖过煤的乡办煤窑里,几个活泼泼的青年人被无情的瓦斯爆炸夺去了生命,那景象惨不忍睹。然而,有位老人却说,这样的事故年年都有……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用知识和技术改变这种状况,使煤矿真正走向安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矿业高等学府,并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中国矿业大学的大门。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考取了我国著名力学专家陈至达教授的研究生,选择了给煤矿乃至矿业界带来无数次灾难的岩石断裂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瞄准了一个国内外无人涉足的新领域——将分形几何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开辟岩石力学新天地。在此后的14年中,我一直奋斗在这个领域,为了祖国的能源科技事业,我孜孜以求。其间,家庭的不幸接踵而至:考上北医大的弟弟不幸瘫痪,不到50岁的慈母猝然去世,心爱的女儿因病永远离我而去。但这些并没有阻止我对事业的追求。在党和组织的关怀下,我一次次度过了难关,终于在我热爱的专业领域找到了突破口。

就是凭着对党的感激之情,凭着要为国争光的坚强信念,我的一些科研成果陆续问世。专著《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被誉为该学科的“开山之作”;作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邀请撰写的研究丛书唯一的中国作者,我的英文专著(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被国内外专家评为第三代分形研究领域的代表作,自己被世界同行誉为“该领域国际知名权威和尖端科学家”。1991年11月我被美国犹他大学地球科学院邀请作为访问教授,直接为该校学生开设列入教学计划的两门课程;1992年9月又被英国皇家学会作为客座研究员邀请到南安普敦大学讲学和合作研究。

1993年2月26日是我难以忘记的日子。这天我正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讲学,矿大书记、校长给我发来了贺电,祝贺我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捧着这份来自祖国的贺电,我深深地感到,捧着的不仅仅是一份贺电,更是党和国家对青年知识分子沉甸甸的鼓励和殷切的希望。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我说,我的成绩应归功于党,归功于祖国和人民。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无论多么优厚的待遇,都不能动摇我心系祖国、为国争光。

回国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和祖国的温暖。1992年5月4日,我作为全国2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之一在北京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95年4月14日,作为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奖青年学者代表,在中南海受到李鹏总理的亲切接见;1999年5月,作为青年专家由中组部组织到贵州进行国情考察,曾庆红部长与我们亲切座谈;2000年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一年,聆听到朱镕基、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报告,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党的忠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尽管这一切已成为过去,但那些片断,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面,催我奋斗,教我自新。

(本报记者周晓曲采访整理素描作者:霍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