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雷甸镇中心小学怎样抓创新教育

几个娃娃竟帮了农民的大忙,请看——
2001-06-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6月上旬,记者在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采访创新教育时听到一则新鲜事,该校学生的一篇文章,花了镇政府200万元。

原来“花了200万元”指的是该校学生一项社会调查产生的结果。1999年6月30日,浙北洪灾,雷甸镇灾情严重。灾后,该校学生立即组成课题组对洪灾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组设立了几个观察点,结果发现每个观察点的洪水发生原因都是有人在河堤附近取土。该课题组撰写了《“6·30”洪水带来的思考》一文,建议制止非法取土,加固河堤。文章发表后引起县领导的重视,德清县委书记周杰作了批示:“这是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好形式。”镇政府采纳了小学生的意见,专门发文制止砖瓦厂在河堤下取土;该镇还出资200万元加固河堤。

该县教委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姬慧说,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把儿童潜在的能力转化为实际能力。雷甸小学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雷甸小学校长潘连华介绍,该校的创新教育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实践性。1994年该校五年级学生毛惠娟任课题组长的《运河水质调查》获得省小论文三等奖,三年级学生王美飞任组长的《环境与蚕宝宝》竟获省一等奖和全国优秀项目探索奖,德清县教育界为之轰动。

得奖激发了该校开展创新教育的热情。此后,该校成立了少儿业余科技学校,有校长、教务主任等7人参与的创新教育领导小组以及科技教研组,确定课题,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有7位科教专职和兼职教师;此外,还建立了3个实验基地;把每周3节社会活动课中的两节用于创新教育,并使之正常化。

1997年5月7日,一场雨引起该校小学3年级学生庞淑婕的注意:雨中有刺鼻的气味。几天后,她发现校园花坛上的草枯萎,柳叶发黄。会不会是酸雨?她联络几个同学成立了《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研究小组。他们把花草放在不同酸度的溶液中观察变化,终于证实,酸雨是导致花草枯萎的元凶。当地的酸雨又是什么引起的呢?他们走出校门调查,终于查明,磷肥厂是造成酸雨的源头。他们写成《用花草对酸雨进行监测》一文,建议有关部门治理污染。此文惊动了镇政府,磷肥厂被搬迁,当地农民高兴地说:没想到,几个娃娃竟帮了我们的大忙。

7年来,该校学生有69项成果获得省、市、县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奖;1人获得宋庆龄奖学金和全国小院士称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