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唯有创造才是欢乐

2001-06-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沙漠脾气不好,动不动就翻脸,就飞沙走石狂奔呼号,一年四季没几天安定的日子。

内蒙古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理论生物物理学家罗辽复从50年代北京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沙漠边缘,这位出生在上海的一介书生,不但不厌恶自己的工作环境,还“感谢命运的安排”。他解释说,“有着创造的自由,能够在这里若干年地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这片沙漠的名字叫库布其,蒙语,意思是弓背上的弦。罗辽复体味到的肯定是“弦”外之音,也许,古往今来还没有人体味到这律动呢。

这律动应该认作一种能量,使这位科学家追求创造的自由得到“个人的静心钻研”……苦啊,曾经除了吃饭睡觉外,把自己拴在实验室、图书馆里。找不到新鲜的资料或实验数据,就利用节假日上北京,钻到中科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里废寝忘食。

那时候,罗辽复研究的是粒子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许多篇,其中有几篇被SCI收录。国内外同行已经无人不晓了,他却突然“转了向”,研究起理论生物物理来了。那是80年代后的事,当时,这个领域清冷得很,招研究生没几个报名的。

罗辽复1米60高,小个子,眼睛大度数近视,却站得高看得远。他认为“理论生物物理”遍地黄金,谁先闯进去谁就会有较大的收获。他断言:“理论生物学将成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理论物理学之于物理学一样。”当时,在人们的印象里,生物学囿于实验科学范围,怎么又加了个理论物理?理论物理和生物学有什么关系?

在库布其边缘,罗辽复把理论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成功地运用到生命科学中,提出了密码-序列-构想-动力学的研究路线,在分子进化、基因信息学、蛋白质析迭动力学、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有关专家评论说:“为奠定我国在这一新型交叉学科的研究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科学研究课题始终处于国际前沿,尤其在基因序列的理论研究方面,80年代率先在我国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成就滚滚而来。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1980年内蒙古科技成果一等奖,1986年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基础科学乌兰夫奖金,1996年内蒙古科技成果一等奖,1999年“宝钢优秀教师”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把目光落在沙漠边缘,邀请罗辽复任兼职教授;荣誉滚滚而来。中国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内蒙古科协副主席,内蒙古物理学会理事长,全国物理学会理事,全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赞誉滚滚而来。Toronto大学的Trainor教授说:“在内蒙古大学有一个实力很强的组在罗辽复教授的领导下从事进化理论各方面的研究,他们肯定是中国在该领域最强的一个组,从其国家声誉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美国许多学者来函说:“涉及到自然科学如此宽广的领域,尤其是对进化涵义的论述,非常有趣,并非很多科学家能在如此不同的各种领域作出贡献。”“你的科学作品很丰富,在形成一个基因组及其进化的数学物理理论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

罗辽复却说:“我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我不能同时做几件事,我把这件事做好了,就满足了。”多少年来,可以当官,比如系主任,比如副校长……他什么都不干,心静如水,埋头于科学研究。

有个研究生问:“老师,我利用时间以天计行不行?”教授答:“我是以时以分计算安排的。”

众多“支边”知识分子回内地去了,很少一部分留在沙漠边缘。对罗辽复来说,如果想回去,无论北京、上海还是江苏,应该说,到处都会有人在机场排着队迎接他。有记者问:“如果回内地,科研环境要好得多,您为什么不回去?”先生回答:“我没时间,得找人谈话,得填写表格。”

并不是不顾一切,他是什么都顾的。会议,学习,了解国家大事,和学生、同事谈心,锻炼身体,读艺术作品,做饭……据说,这一切都因为是被以时以分安排好了的,并不怎么耽误他那比生命还宝贵的时间。

将要永远在沙漠边缘独立思考,抓住“创造的自由”的桨往水深的地方划。他说:“唯有创造才是欢乐。”罗辽复教授感受到的将永远是这种欢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