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活着就要创新

2001-06-24 来源:光明日报 吴文俊 我有话说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数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8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长期从事数学前沿研究,在拓扑学、中国数学史等方面成就突出;七十年代后,提出“数学机械化”思想,做出许多原始性创新成果。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

科学家可能不需要荣誉,但肯定需要党和政府对于科研的日常的支持。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我做科研这么多年来,有很多人帮助我,我数都数不过来。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事业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党和国家对我科研工作的支持是非常及时的。七十年代末,我开始从事数学机械化研究时,当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国家科委,对我的这个研究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科学研究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有时候选题的判断可能不正确,有时候世界重大项目的成果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检验,有一些人会走向偏执,但不能因为不可预测就不给予支持,也不能因为会产生失败就停止支持。支持是多方面的,有人给我时间,有人给我经费,有人还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有人帮助我把研究成果发表。我想,当时如果没有党和国家对我的科研提供支持,我所从事的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可能不会发展得那么快。现在也一样,科技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数学机械化的研究仍旧抱着一如既往的支持态度,而且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比如设立专项经费推广“吴方法”。我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有形的,至于那些无形的支持,就更是举不胜举。如果没有各方面的支持,我现在的一切成就,可能都不会出现。

科学家都是知道感恩的,知道用自己绵薄的力量回报党和祖国。人的年纪大了,各种各样的“债务”就越来越多。我现在正忙于“还债”。我愿意把自己毕生的力量献给祖国。有的“债务”一下子就能还清,有些事情必须花时间。我得上图书馆查资料,我必须充分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我一般上所里的图书馆,或者科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数学所的图书馆局限于数学,而我喜欢考虑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经常去“拜访”院里的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数学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一旦上了道就恋恋不舍,不由自主地去爱好,不肯丢掉,从而从低级走向高级。数学事业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最重要的工作是科研。我欠的债,是科学上的债,也是对党和国家的“债”。数学机械化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来日方长,需要大家的努力,尤其是要靠年轻一代。数学机械化一方面要推广应用,一方面要防止滥用,要避免盲目扩大化,避免一哄而上。有关研究应主要在数学界内部进行,在适当范围内扩大。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我不希望中国科学家像一些欧美科学家那样“早熟早衰”。取得成绩就不见了哪行?只要活着就要创新!科研要不怕失败,成功也不该成为前进的包袱。几年前,我曾公布了一项世界重大课题的研究结果,但事实证明该结果不正确。但这没有关系,不能怕打败仗,关键要勇于反败为胜。因为打败仗比没打仗多了许多宝贵经验。

创新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年轻人是创新的主体。我虽已年逾八旬,但却愿与年轻人一道,开拓创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本报记者 冯永峰采访 整理)(素描作者:霍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