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朝闻:虽苦犹甜在鲁艺

2001-06-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92岁高龄的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曾是位“老延安”。午后造访,老人居然谈锋甚健,三言两语就把记者带到延安古城门外山洼里的“鲁艺”岁月。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进步学生一样,王朝闻也是在抗日烽火中识别良莠,投身革命的。他从浙江的一所艺专参加了中共江南局领导的浙江省流动剧团,在抗战之初的严峻考验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由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接见,去了延安。

延安最初给他的强烈感受一是万众一心的抗日声浪;二是虽苦犹甜的革命乐观主义气氛。他曾在田汉话剧中客串长工,其中有个给地主下跪的动作,可每每至此,他腿刚一屈,台下齐喊“不要跪”,以至于无法按剧情演,可见现场那种真情实感,作家葛琴在台下看得眼泪直流。延安生活艰苦,而他们这些五湖四海而来的知识青年却个个生龙活虎,以苦为乐。略糊的小米锅巴加水放几个红枣就是上好的咖啡,干马粪也可放在烟斗里充烟草。王朝闻的发明是采集酸枣树的嫩芽来焙制茶叶,虽然大家没有一只搪瓷杯子。延安的土窑里开不了天窗,没有顶光,这对科班出身的王朝闻搞雕塑创作是个难题。但他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土窑里创作了有史以来毛泽东同志的第一座石膏像,安置在新建的延安中央党校礼堂的墙面上。后来又创作了毛主席的侧面浮雕像,就是用在《毛泽东选集》封面上的那个。

在王朝闻身上,至今可以感受到两种状态:一是学者的严谨与深刻;二是艺术家的敏感与热情。他说他的文艺思想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确立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鲁迅思想的丰富内涵最终成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充分认识了艺术和大众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即使在极度艰苦的战争时期,他仍能从艺术的角度观察社会和人生,注意思考艺术与战争的联系,把艺术规律和战争规律联系在一起。说着,他起身拿出他后来在华北大学创作的雕塑作品《民兵》,一面讲,一面在桌面上转动,告诉我作品是如何从各个侧面都表现出民兵生活的丰富性,那是集中概括、典型化、意象思维的具体表现。艺术至理让他表现得鲜活风趣。

1962年,王朝闻在人民日报发表名作《喜闻乐见》。作为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艺术运用得得体、自然、高妙,并使理论艺术化。他说这无论如何和那段延安岁月分不开,那也是一个党员知识分子最难得的阅历。

临走,老人兴之所至,清唱了一段川剧《情探》开头的定场诗,并让我们品味个中美的意味。谁都品得出,朝闻老人就是一道人生的美丽风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