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丰碑永矗天地间

2001-07-04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曲志红 李术峰 我有话说

“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庄严的声音。回望历史,6个伟大的名字,与光荣的共产党紧紧连在一起,与中兴的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与崇高的人民利益紧紧连在一起……

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毛主席纪念堂,来到整修一新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

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历史,在向人们昭示;一个个危难关头,一次次砥柱中流———信念,令热血沸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卓越的智慧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以无私的精神为人民幸福殚精竭虑。他们的功勋和贡献辉耀历史,矗起了不朽的丰碑;他们的思想和风范光照未来,成为民族奋进的灯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先进思想坚定信念立志拯救民族于水火

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里,迎面是他们的半身塑像,洁白的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着他们的诞生年份。那时,正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黑云压顶,民族奋争,浸透了无数志士仁人的勇敢、智慧和鲜血。但是,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

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一批先进青年身上。在毛泽东纪念室,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1919年的毛泽东,风华正茂,目光坚毅沉静,透着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就在拍下这张照片的前一年,他与蔡和森发起组织新民学会,让马克思主义在三湘大地如火传播。1921年,毛泽东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一大。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在黑暗的旧中国燃起了希望的火炬。

一页泛黄的纸,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毛泽东鲜明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1925年11月21日,毛泽东填写的《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笔迹清晰可辨:“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时年,毛泽东刚过而立。也是在这一年,他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篇文章,后来成为《毛泽东选集》的开卷篇。

“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在周恩来纪念室,我们看到一份1922年的报纸《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第2期,周恩来以“伍豪”为笔名致信天津觉悟社成员,表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青年时代,追寻他们革命的足迹。

———1921年冬,23岁的刘少奇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36岁的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到欧洲寻求新的革命道路。同年11月,在德国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新增设的邓小平革命业绩纪念室,我们看到一份珍贵的文物———首次展出的邓小平写的自传。1926年初,满怀救国抱负的邓小平离法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他写下这篇自传,其中有这样一句:“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定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邓小平诞生到这个世界时,正逢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土地,他走上革命的道路,选择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决不是历史的偶然。1920年夏,16岁的邓小平告别了祖国家乡,赴法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我们看到:1925年8月22日,上海商务印书馆店员、接受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的陈云,在成功领导职工大罢工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年仅20岁。

走入革命业绩纪念室,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生。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中国最先进的分子集合在了镰刀铁锤的旗帜下———这是漫漫长夜里他们选定的信仰北斗,成为他们一生为之追求、奋斗的共同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民族复兴的航道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显示出其思想武器的巨大力量。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的挫折和失败,使一批最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清晰地意识到,中国的革命、中国的道路,必须自己去探索、去创造、去开辟。

1928年,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在井冈山上,组成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里,几本印制粗糙的小册子在精美的陈列柜里显得格外瞩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可以说,这里的星星之火,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最初的成果。

我们又看到了那熟悉的二层小楼,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80年历程中,这座小楼具有特殊的意义。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扭转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为创立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铺平了道路。自此,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开始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之路。

历史总是在危急关头选择代表着自己发展方向的弄潮儿,而只有在历史的选择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能带领自己的阶级、政党和人民去创造历史。

毛泽东是如此,邓小平也是如此。

刚刚第三次从逆境中站起的邓小平,面临着巨大挑战:是继续让“两个凡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制约党和国家发展;还是大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邓小平革命业绩纪念室,陈列着新发现的一件珍贵文献———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提纲。这份提纲是邓小平自己亲拟的。可以说,这份提纲勾画出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邓小平这篇后来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照片上,邓小平的笑容充满自信。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上下求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风正帆悬……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4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也都以自己超凡的胆识、深厚的修养和大量的实践工作,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建树,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周恩来革命业绩纪念室,我们感受到,这位从1927年起就是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建国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历史伟人,几乎在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的每一个重大阶段和重要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无论是建党建军、红军长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统战、外交、科技文化等事业发展,都留下了他的心血和贡献。

在朱德纪念室里,一只斑驳的驳壳枪静静地躺在玻璃柜中。正是佩着这支枪,从爱国名将成为共产党员的朱德,在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的严峻时刻,和周恩来等一起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为建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下了基础。这位戎马一生的共和国元帅留下的军服上,三枚金光闪闪的一级勋章,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作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刘少奇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和理论文章影响深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纪念室展出的《解放》周刊,首次发表了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据介绍,这个报告1939年一发表,就受到广大共产党员的热烈欢迎,一时间在根据地、国统区、敌占区,都有各种印本和抄本广泛流传。而作为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也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之一。

在新与观众见面的陈云纪念室,悬挂着他手书的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他将此奉为自己毕生的准则。正是以这种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他积极参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推动新时期党和国家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重大努力。

6位奋斗一生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名字前,是“缔造者”、“创建者”、“总设计师”等崇高的称谓。在他们生前身后,这不是桂冠,而是一页页历史。他们以20世纪的中国为巨大的舞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写就了理论和实践的不朽篇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20世纪最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句话。在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伫立于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的照片前,这一历史的声音依然会在心头滚起烫烫的热流。

在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人民的解放殚精竭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

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长江水利发展,提出兴建三峡大坝。

一件件文件原件、一幅幅历史照片,反映出开国领袖毛泽东牵挂百姓疾苦、关注人民幸福的共产党人的情怀。

在周恩来革命业绩纪念室,总理的一张照片深深打动了我们。那是1958年,黄河发生罕见的洪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周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战斗,他身躯瘦弱,但却给人一种如山的厚重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情操,是老百姓的靠山所在。

冒雪视察荆江大堤、三门峡工地度过8个日夜、亲口品尝工人的饭菜……这些照片虽是时光的一瞬,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永恒写照。

我们还看到这样一张日历:

“周总理在患病期间一天的工作安排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在七号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和王后

下午二时休息”。

这张日历只是日理万机的总理平凡的一天,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从人民群众走出的革命领袖,他们身上葆有着一种人民之子的赤诚勤廉本色。战功赫赫的朱老总,虽身居高位,依然生活俭朴。这里陈列着一张“中共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1977年10月29日的收据。这是朱德临终前嘱咐夫人康克清,将自己2万元存款上交党组织,作为他最后一次交纳的党费。

在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一幅他手书的条幅引人注目:“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这是他一生中经常写的一句警言,在他80岁时还就此挥毫不止。

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这就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真实写照。

1959年,刘少奇在全国“群英会”上同北京清洁工人时传祥握手,亲切地对他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从内心流淌出来的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邓小平的赤子情怀,也昭示了共产党的领袖与人民的血肉关联。

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沐浴着绚丽的阳光,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不息的风风雨雨。102件文物、490张图片、224件文献,浓缩了6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丽人生。他们的丰功伟绩在人民的深切怀念中化作了不朽的丰碑,他们的先进思想和高尚风范,必将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在新世纪抒写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篇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