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工作报效党和国家

2001-07-31 来源:光明日报 袁亚湘 我有话说


袁亚湘,1960年生,湖南资兴市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198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88年被聘为英国剑桥大学Fitzwilliam学院Rutherford Research Fellow,1988年起任中科院计算中心研究员,1990年9月至1991年8月访问美国Colorado大学和美国Northwestern大学,1991年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访问德国Wuerzburg大学,1993年被评为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5年任中科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6年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任中科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任《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杂志编委以及多种国外学术杂志的编委。对非线性优化的算法及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1985年在英国伦敦获首届L·Fox(青年数值分析)奖。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1995年获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个人成长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宏观环境。如果没有党的拨乱反正,没有1977年的恢复高考,就决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哪怕高考恢复晚几年,我也就可能和其他千千万万农村青年一样,二十几岁就忙着结婚当爸爸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社会已开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知识分子成为时代骄子。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中科院冯康先生的研究生,很快就被组织上选派去国外留学。那时是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就决定选送留学生,是非常有远见的。

从有机会上大学,到有机遇去英国留学,自己的成长完全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大的宏观环境。我们一代和被“文革”彻底耽误的上一代比,真是太幸运了。我们这一代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所以也理所当然是改革开放的支持和拥护者。

正因如此,我非常珍视每一个求知机会。在大学期间,仅数学分析一门课,除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做完了《吉米多维奇习题集》上的四千多道题。那时候,我们一起上大学的大多都被“文革”耽误了几年,即使像我这样年纪很轻的,也已回农村干了三年的农活。所以,我们大家都觉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的劲头真是非常高。

在国外学习期间,自己深感此时学习的好坏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总觉得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学好,不说为国争光,至少不能给中国丢脸。自己从山沟里来,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好,哪有机会上大学和出国?如果不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又如何对得起国家的养育之恩?报答祖国,希望祖国富强,成为我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动力。当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好奇心,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等等,这些也都驱使着自己不断对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作为中国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自己的成长是深深受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影响的。

1988年回国后,在党组织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很快就走上了重要的学术岗位,一回国就被聘为研究员,当时才28岁,是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又有幸参加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参加了国家攀登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的筹备、申请和组织工作。后来参与了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的组建和领导工作。组织上的培养和委以重任,使自己在学术上能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在科研经费上,国家基金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先后得到了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以及重点基金的支持。这些,都为我的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通过回国这十多年的经历,我自己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知识和知识分子越来越重视,这激励着广大知识分子更加努力地为国工作。具体到我个人,我从小生长在红旗下,从小就感谢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这些年,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也对我的工作给了许多支持,这些,都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报效党、国家和社会。

(本报记者张传亚采访整理素描作者:霍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