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慢餐”与传统文化

2001-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今年初以来,马其顿多次爆发大规模反西方抗议示威,麦当劳快餐厅首当其冲,成为人们发泄的目标。两年前,这一幕也曾在南联盟上演过。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时候,愤怒的贝尔格莱德市民砸了五六家麦当劳餐厅的门窗玻璃,麦当劳不得不闭门歇业。7月中旬,意大利城市热那亚的多家麦当劳快餐店也受到了抗议八国峰会人群的冲击。

有识之士认为,麦当劳并无过错。它虽然是美国的牌子,但用的都是所在国的原料,还为成千上万人带来就业机会。但在反美人士看来,麦当劳代表美国的经济霸权和文化渗透,而反全球化者则把其作为跨国企业统治世界的“代表”。他们认为,无处不在的汉堡包、可口可乐是经济全球化最鲜明的标志,它们就像一台威力巨大的压路机碾碎了无数传统美食,留给人们的是千篇一律的口味和毫无二致的配方。

实际上,反全球化人士针对的绝不是麦当劳之类的快餐,而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大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小国的渗透。

在南联盟的贝尔格莱德、斯科普里和萨格勒布,无论是富人住的洋房楼顶,还是贫民住宅的阳台上,卫星天线随处可见。CNN、BBC和MTV等西方电视频道播放的节目,通过这些天线进入千家万户。

在斯洛文尼亚,有一句话似乎能概括该国青少年中流行的生活态度———“假如没有美国电影,那将会多没劲”。在那里,从电台到夜总会,到处在播放美国音乐。社会学家扎勒·沃尔契奇曾调查了1万名小学生的收视习惯。结果发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中,排在前5名的都是美国节目!他们一般在2岁到2岁半就开始看电视,每周看20小时至36小时。有人惊呼:自从斯国独立以来,美国文化已经充斥了人们的精神空间。

有人认为,电影、流行音乐这些文化商品属于“软力量”,即能够影响别国的文化和思想。经济大国只有将“软力量”与军事、政治等“硬力量”相结合,才能迫使他国追随自己。西方经济大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小国要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更需要发展自己的“软力量”。奥地利是一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欧洲小国,它靠美妙的音乐名扬世界。如果没有音乐,奥地利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

1986年,意大利记者、饮食评论家佩特里尼目睹几十名学生坐在“西班牙广场”大嚼汉堡包时,深感震惊。他决心唤起民众抵抗西式快餐的觉悟,倡议成立“保护享受权利国际运动”,并于1989年通过了《慢餐宣言》,成立“慢餐国际”组织。翻阅一下他们的宣言就不难发现,“慢餐国际”是一个以维护民族文化为己任的生态和社会运动。它所反对的不仅仅是麦当劳这个汉堡包帝国,而且反对盲目追随全球化的浪潮,反对漠视民族文化的态度。佩特里尼说,一块传统方法制作的火腿,其文化价值不亚于一座中世纪的古堡。

每一种文化都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因子,这种吸收和融合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是,吸收的前提应当是保留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弱势民族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绝非无能为力。在全球化进程中,每个民族都需要弘扬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以免它们沉没在全球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