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贯中西 医者楷模

2001-08-06 来源:光明日报 蒋月荣 戴培红 我有话说

众所周知,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在近代却被掩映在西医的光环之下。即使是国人也未必把中医视为看病求医的首选,西方人则更是蔑视中医,将之称为“替补医学”。恰恰是这门“替补医学”,使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王宝恩茅塞顿开,身体力行,成为中西医结合道路上的开拓者。

西医专家拜中医为师

1966年3月18日,妇产科收治了一位妊娠8个月,部分前置胎盘、盆腔化脓感染、伪膜性肠炎的患者。病人高烧合并中毒性休克,一天20—30次海水样大便,生命危在旦夕。当时身为内科主任的教授参加了内外妇儿科的集体大会诊,束手无策的西医专家请来了著名老中医郗霈龄大夫。几副汤药过后,病人起死回生。老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令王宝恩折服,他心悦诚服拜郗霈龄为师,开始了他以西医之所长,博采祖国医学之宝藏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半个世纪以来,王宝恩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在消化、肝病和急救医学、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居于国际前沿水平的最新成果,成为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他曾先后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消化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肝病学会、美国肝病学会会员及亚太肝病学会执行委员,曾受聘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客座教授。他以东方学者的风采,一颗炎黄子孙的赤诚之心,架起了中西方医学之桥。

打破定论攻克顽疾

目前,我国12亿人口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1.2亿人,慢性肝炎患者超过3000万人。这些患者中25%—40%的人终将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王宝恩教授密切关注世界肝病学的最新进展,带领课题组成员,历经20余年,躬耕不辍,终于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突破了肝硬化不能逆转的传统观念,在国际上提出并首先证明了中医药阻断及逆转肝硬化的新观点,并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和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中药复方制剂861合剂,以双盲随机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病理学变化,使早期肝硬化的逆转率达到75%—82%,实现了祖国医学宝藏和现代医学在更深层面的结合。这项具有创建性的研究,为难以治疗的慢性肝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该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其疗效及机理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19项国家级、部级、市局级科研成果奖。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也获得国际学术界各国专家们的赞誉和好评。

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是急诊临床常见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急救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王宝恩教授在重症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救治方面颇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过20余年的研究,提出了多脏衰分期诊断标准,被1995年全国急症会议纳入全国标准,又提出了本病主要中医证型及相应治疗方剂。根据这一标准进行早期干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此,他获得了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国家中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德高望重提携后人

王宝恩教授是一位优秀的医学教育家和医学活动家。作为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多年的积极会员,他和其他老一辈医学家们一起推动学会工作,先后支持和参与创建了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消化内镜分会,特别是领导和创建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王宝恩教授曾先后发表论文160余篇,撰写著作4部,从1978年至今已培养博士后研究生2名,博士21名、硕士22名。以带病之躯,带领他们既搞临床,又进行实验研究,屡获成果奖。他的博士研究生多次走上国际讲坛并获奖,其中两名被选入北京市新星计划,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王宝恩不仅在消化、急救医学、中西医结合方面知识渊博,就是在内科其他专业领域,对基础知识和新进展,他都常学常新。医院内科的其他专业遇到疑难病常要首先请王院长会诊,人们尊称他为“活字典”。由于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上的突出成就,他先后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市、局级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及《健康报》社评选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之一。2000年,在第四届国际肝炎肝癌学术大会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医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