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边安全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受访人: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副教授 孟祥青
2001-08-15 来源:光明日报 采访人:本报记者 朱宁 我有话说


问:现代国际政治的一个特征是各种国际制度和规则在国家关系中起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另一个特征则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重,这成为多边外交的构成基础。近来,关于多边外交的研讨不断。在您看来,参与国际多边安全合作究竟能为全球或地区安全及和平带来哪些益处?

答:“多边安全合作”既指世界范围内国家所建立的、用以规范和处理国家间相互安全关系的国际安全制度(主要是军备控制体系),也指地区性多边国际安全合作安排。通常以国际会议、协定、宣言或组织为表现形式。一旦建立和运行,就会对国际社会或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有关国家的国际地位、安全环境、安全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正因如此,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更加重视“多边安全合作”,并积极探讨能够掌握主动权或主导权的、有利于己的国际或地区安全合作模式。

随着各国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的呼声日益增高和筹建步伐不断加快,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已经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不是一个应急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深谋远虑。

问:参与多边安全合作,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体现和新发展。您认为中国在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之间应怎样寻求最佳平衡点?

答:中国的多边外交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期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的多边外交日益走向成熟。但对中国来说,国际多边安全合作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经历了一个从冷眼旁观、被动回应,到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论证并结合国情逐步参与的过程。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后来居上,对多边安全合作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不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维护国际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为改善本国的外部安全环境,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创造了条件。

问:几个月前,一位美国战略家在谈及地区安全问题时认为,在亚洲缺少像欧洲那样的安全合作机制,而亚洲未来的和平前景应当寄希望于地区安全合作组织的建立及完善,唯有通过多边安全合作,才能保证地区的安全。但是,不少国家对于所谓安全合作是持谨慎态度的,唯恐这一参与成为国家行动的桎梏。你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参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对中国国家安全来说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在具体安全政策上的自主权受到约束;军事行动的自由权受到限制;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保密性受到挑战等等。就亚太地区而言,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区域内一些国家酝酿建立的多边机制,有明显针对中国的一面。这些给中国参与多边安全合作带来了两难,使中国在一些国际安全制度中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制约着中国进一步参与合作。中国有着受西方国家侵略、欺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也有着受西方大国和霸权主义军事包围、政治封锁、经济制裁的经历。尤其近些年美国奉行“绝对军事优势”的政策和战略,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进行外空武器试验,对中国及整个世界都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参与多边安全合作,应当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判断加入的力度及深度。

应当指出的是,近年来,国际军控与裁军的焦点越来越转向所谓“军事透明度”问题。但是,西方国家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常常把重点放在军事透明度措施和限制措施上,使军事透明度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它既有促进国际信任,缓和紧张的国际关系,帮助各国确立合理军备水平的一面,又有显示军事强国的强点,暴露军事弱国的弱点,从而增强军事强国的威慑力,削弱军事弱国的防御能力的一面。但是,强国一定的“军事透明”是威慑的一种手段,弱国一定程度的不透明也是威慑的一种手段。

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大力鼓吹以增加军事透明度、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地区多边“合作安全”,真实意图是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情况,维护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优势,并达成更高层次上的军事威慑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从来也没有真正做到“军事透明”。

问:世界多边安全合作的主导权大多掌握在西方大国手中,所制定的规则更多地考虑了强国的利益。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对多边安全理解与需求的不同。比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常对中国有限的军事发展反应过敏,在军控领域和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向中国提出过高的要价,甚至散布“中国威胁”论。在这种情势下,怎样把握及推动多边外交及多边安全合作呢?

答: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保证经济振兴,也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军费开支始终保持在超低水平。既使到90年代末,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费开支节节攀升的情况下,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中国国防费用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66%、8.20%和8.29%,都低于前几年的水平。2000年中国国防费用只相当于美国的5%,日本的30%,英国的40%,法国的48%,德国的64%。中国国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远远低于美国、韩国、印度、英国、法国等国家。更何况,中国军队是在尚未完成现代化任务,军事装备同发达国家相比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参加国际军控领域合作的,承担了许多发达国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中国有限的军事能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国际安全制度和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尽管存在不公正、不合理之处,但我们仍应从战略的、而不是策略的层面上思考多边安全机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从国家和世界长远利益出发,进而筹谋21世纪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肖像作者:和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