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索生态美学建构

2001-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李星 我有话说

生态保护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和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幸福。生态危机是人类无限地向自然索取和掠夺造成的,而新的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建立,又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成果。

有什么样的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和哲学,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和哲学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和艺术。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学的话题因此应运而生。但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生态文学的概念却是含混不清的:生态文学不就是提倡保护环境的文学吗?等而下之者,甚至这样认为:生态文学就是种树种草的文学,就是宣传不能乱抛垃圾的文学。准确的、完整的、科学的生态文学理论不仅在今日中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空白。这个空白,现在由一个20多岁的青年学人填补了。

《大地诗学》企图建构的是一个崭新的生态美学理论框架,一门学科系统理论的建立,不只是要回答该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及发展前景是什么,更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问题。而在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首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大地诗学》仅就其纳目来说,就显示出与广义文学同中有异的哲学基础。可以说,关于什么是生态文学的问题,在本书前言部分,已作了充分的回答,而在该书的主体则是对生态文学的哲学——美学基础的建构和阐释。“意识背景”部分,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前卫思想家的思想成果,对以往人们引以为骄傲的文明成果,诸如理性进步、科学技术的神话、消费的民主与自由、大众文化的当世狂欢,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从而为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灵与肉统一、平衡、和谐的新哲学、新秩序做出了有力的铺垫。这是建筑上“挖坑”的工作,又是“填平”的工作,一种源于崭新哲学基础的大地诗学、生态美学被缓缓推出了“地平线”。“精神资源”则从史的角度,追溯了东西方文化哲学——美学中丰厚的生态美学传统,将自己生态美学置于现实和结合的历史点上,赋予它难以撼动的深厚根基。第三、四、五章编著者顺理成章地转到了生态文学的美学内涵、任务、前景与方向的理论建构。与教科书式的结构不同,《大地诗学》没有现成的理论、教条可资借鉴,所以它将重心转向对公认的生态文学作家作品的阐释与解读,由理论的证明,转到对事实的归纳,一些杰出的体悟与理论观念得以从容显现。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一个青年学人在理论创造中的智慧风貌,也可以看出他严谨的治学风范。

生态美学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文学,生态美学也不仅仅属于现在,同时更属于未来。李文波的《大地诗学》是一部由中国青年学人面向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撰写的生态美学宣言。尽管现在它的理论面貌还有些粗糙,但是它所依据的哲学的现代性、它的方法的科学性、它的思维的开放性,都使它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性质:它可能是一种艺术哲学的终结,又可能是一种艺术哲学的开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