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点评②
2001-08-18 来源:光明日报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刘植义 我有话说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国家新课程标准已经问世,与之配套的新教材即将开始实验。最近阅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7—9年级《生物学》(第一册)实验教科书,使人感到面目一新,备感欣喜。这本教科书改变了传统的以传输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功能,而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工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资源。

新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沿用多年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的课程体系。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科学的进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精选了做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从宏观上安排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单元知识,使学生从生物圈的高度,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这种教材内容的改革,完全符合当今世界上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的潮流,首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中,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生物学素质的培养。

新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改变了过去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研究性学习,加大了科学探究力度,力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目前基础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科学探究项目,例如“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调查”、“实验”、“探究”、“模拟制作”、“技能训练”等栏目,安排了58个探究实践活动。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探究学习活动,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探究等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的这种安排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当今教学改革所倡导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新教材的第三大特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改变了过去以讲解描述和说明为主的注入式的写法,文字所占的比例和篇幅过大,表达平铺直叙,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和缺乏兴趣的弊端,而适当精减了文字,以图代文,图文并茂。在文字叙述上采取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使学生阅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在文字运用上力求幽默有趣和通俗易懂,使学生产生兴趣。教材内容的编写一般从浅显的例子或实践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有时还采取“提出问题,不作结论”的方法,启迪学生自己去思考,或自主探究和实践,从中总结出应掌握的概念和原理。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成为一种探索求知的过程,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作业中,新教材对作业的内容进行了认真设计,增加了联系实际、体现知识迁移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题。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习题作业,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应付考试的现象。

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是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教育。新教材中安排了“生物学与文学”栏目,用许多描写植物或借植物抒发情怀的诗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新教材还注意贯彻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教育理念,安排了“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主要是介绍当今社会关注的科技发展的热点问题,如生物圈II号、癌细胞、疯牛病、节水农业等内容,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与可持续性的发展,并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便将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综观这本新的实验教材,虽然还有文字量稍大、个别单元的知识内容启发性不够等问题,但整体来看,是一本在教材建设上富有新意、具有明显特色的好教材,相信这本教材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