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对“液晶时代”的挑战

2001-08-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罡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当今世界技术竞争的主战场,是一个国家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更年轻、更前沿的高新技术,它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成本大幅度降低,是取代传统显像管的具有革命性的平板显示技术。

2000年,吉林金港电子集团从日本引进的国内第一条TFT—LCD生产线建成,填补了国内空白。

“华夏第一屏”的诞生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许多人认为,上TFT项目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因为面临着开发前期准备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相关专业队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时任吉林省电子工业局局长(现金港电子集团董事长)的半导体专家邢彦文认为,TFT—LCD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社会发展的两块基石,在国民经济、国防工业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抓住了TFT—LCD产业就抓住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定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进行建设。

而比邢彦文更早认识到液晶技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黄锡珉研究员。

黄锡珉早年从事发光材料的研究,1969年他偶然看到美国科学家的一篇论文,谈到液晶技术的研究,为之一震。从此,他就不但自己跟踪这项技术的发展,而且组织他的助手、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攻关,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

正是由于邢局长这位吉林省电子行业主管的远见卓识,以及黄锡珉研究员,这位学术带头人的十多年的科研积累,促使吉林省的主要负责人下决心,上马液晶工程。

1995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方向,吉林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分析吉林优势和省情的基础上,作出了一定要把液晶基地搞上去的战略决策。在国家计委等部门下达了项目“通行证”后,确定为吉林省“九五”计划的一号工程。为了完成这个工程,邢彦文选择了放弃仕途,而踏上千辛万苦筹组、建设、管理企业的不归路。

考虑到资金、技术力量、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限制,金港电子集团建设液晶产业基地的计划分三步实施,首先引进、消化了资金需求不大,国内又有一定市场需求的TN—STN黑白液晶生产线。金港集团一边进行着技术引进,一面筹措资金,待时而动。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之时,一般人的心态和做法是收缩战线,被动应付。然而金港集团却抓住国外一些企业出现亏损要转卖生产线之机,与日本DTI公司(日本东芝公司与美国IBM公司的合资企业)签订了生产线转让的合同。开始了打基础、上水平的TFT—LCD先导工程建设。

1998年9月28日,金港集团TFT—LCD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1999年初夏,440个集装箱、重达8000吨的设备从日本运抵厂区,金港集团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抢时间、赶进度,日夜奋战进行安装调试。1999年12月28日,以“华夏第一屏”为标志的中国第一批10.4英寸TFT—LCD显示模块下线,之后生产的16英寸产品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在采访中,金港电子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0年8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了金港集团下属的吉林省彩晶公司进行视察,听取了集团的汇报。

靠自己的力量
打造晶软环境

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排天蓝色屋顶的白色现代化平板厂房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吉林金港集团的TFT—LCD厂区。换上洁净的衣服和鞋子,我们进入一尘不染的车间走廊,隔着密闭的玻璃可以看到纵横排列的精密设备仪器,机器上零件繁密、复杂,车间内偶尔出现的工人从头到脚都裹在白色密封服内。车间上下夹层通过过滤网与中间的工作区相通,形成大范围循环超净过滤空气层的工作空间。完整的液晶生产线分为阵列、制屏、模块三个环节,其中前两个环节是生产技术的核心所在,金港集团拥有一条完整的,能适应5—16英寸的多品种、高分辨率的TFT—LCD生产线。生产线采用了IBM提供技术的计算机生产过程控制柔性制造系统,其先进性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高效率。

据有关专家介绍,TFT—LCD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净化度要达到100级,对原材料纯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很苛刻,是现代大生产的顶尖技术。

金港集团的专家看到我们对超净化的主厂房印象深刻,又说起了生产线引进建设中的一些故事。他说,当时日本公司认为我们的净化及周边一些辅助设备建设都要用他们的人员、技术和设备,否则达不到生产的要求。但实际上,我们自己设计、建造了净化厂房,除生产线外,其他辅助设施,包括动力站、变电所、氢氧站等大部分采用了我国的设备。

专家说,事实证明,我们不但达到了生产要求,制造出了合格的TFT—LCD产品,质量达到了日本东芝公司标准,还创造了建设周期最短、技术爬坡最短、生产周期最短等壮举,令日本同行感到震惊。

由于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生产线验收不到三个月,就突破了原来设计的40个批次的生产能力,达到了60个批次的生产水平,超过设计生产能力50%。这是日本人也没做到的。

这一切靠的是全体职工干好液晶的劲头。

据了解,目前金港集团正在加大下游整机产品的开发,如使用自产的10.4英寸投影板组件,开发出了国产化的TFT液晶投影仪,汽车影音系统、金融终端、家庭可移动信息终端等产品也即将推向市场。

中国液晶产业要做大做强

有关专家预计,到2004年,在台式显示器领域TFT—LCD将首次和CRT平分天下,液晶家用电器的市场需求将激增到1亿台以上,电视、电脑、电信厂家都将转向TFT—LCD。目前全世界的TFT—LCD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那时的需求。

最近,美国报道正在打造“数码军队”,美国军方不但在飞机、舰艇中由液晶显示取代CRT,而且在战车和士兵手中装备10英寸和5英寸的显示器,以实现定位、信息指令等功能,进一步使陆军也高科技、数码现代化。

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已开始显现,联想已推出万元以下的液晶电脑,市场火爆,最近又斥资18亿元欲与六家国外TFT工厂签订60万块TFT产品的合同。

TFT—LCD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曾经在德国做了八年访问学者的显示器专家谷至华说,TFT—LCD是资金密集(投资以数亿美元计算)、技术密集、人才密集(需要200位以上的高级专家)的规模经营型(年销售额为数亿美元)的产业。目前TFT—LCD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通过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可以把整个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买进来,利用内部的优势消化吸收,进行技术改造和再创新,以最快的方式获取科学的最新成果。

金港电子集团董事长邢彦文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正在计划投资100亿元引进第四代TFT—LCD生产线。他们有信心将长春的液晶产业基地建好,因为第一条TFT—LCD生产线的引进使他们赢得了3至5年的领先优势,在消化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金港集团的信心也来自他们的产品开发能力,自从TFT—LCD投产以来,相继开发了3—4个市场前景看好,技术成熟的产品,如数码投影仪,多功能移动液晶彩电……集团的产品研发、销售人员说,目的就是为企业的滚动发展技术和市场的保证。资金是发展瓶颈,集团有关部门正在克服一切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力求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将液晶基地建设好。

金港集团的信心还来自其独有的技术实力。据介绍,为了保证液晶产业的的持续发展,公司创建伊始,就把科研开发作为工作中的重点,由液晶技术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和金港集团共同设立了吉林北方液晶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从事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目前中心有研究员3人、博士、博士生15人,是国内最有实力、规模最大的液晶研究机构。并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1年7月,吉林彩晶公司与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发起成立了金港光电技术股份公司,在TFT—LCD先导工程建立起来的设备技术平台上,将共同研发TFT—OLED和聚合物TFT大生产技术、生产OLED产品和从事聚合物TFT的研究开发工作。这是有望进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将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后续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努力把液晶产业做大做强。

在技术工人培训上,从1998年开始,金港集团先后派出5批160人次赴日培训,同时,完成国内员工456人次培训,并聘请东芝原总工程师深津先生等为技术顾问。这些科研机构的设立及人才的引进培训,为液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锡珉指出,在TFT—LCD的发展上,韩国政府给予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2000年,日本通产省和夏普、NEC、东芝、松下电器、三菱电器联合行动,开发低成本TFT—LCD生产技术,目标是在2004年使大规模TFT—LCD的生产成本下降50%。中国对TFT—LCD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