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揭开“水华”之谜

2001-08-20 来源:光明日报 胡杨 我有话说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人体缺水达72小时,就有生命危险。然而,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淡水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近期北京昆明湖等水域出现的“水华”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华”产生的原因何在?对人体的危害在哪里?有没有解决途径?……其实,早从1972年开始,我国就有一位医学教授,和他的医疗调查小组一起,数十年如一日,为揭开“水华”之谜,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他,就是复旦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的俞顺章教授。日前,笔者就有关“水华”现象的一系列问题对俞顺章教授作了专门的采访。

胡:近期北京市各大河湖都出现了“水华”现象,以至于市水利局已经采取了换水措施。请问您究竟什么是“水华”,它在近来大量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俞:“水华”是指内陆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比如一种叫作微囊藻的蓝藻)的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与海洋中的“赤潮”并称污染水环境的两大灾害。

其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水质受到了污染。具体来说,微囊藻的生长主要需要氮和磷。一方面,因为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等原因,排入水中的大量粪便和肥料使水中的氮含量增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水中磷元素的激增,比如普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氮磷含量的增加造成了水富营养化,犹如给庄稼施了肥一般,再加上夏季有适宜的30℃左右的水温和充足的阳光,微囊藻得以疯长,水面呈现了不正常的绿色,这就是我们所看见的“水华”。

胡:“水华”现象在我国普遍吗?对人们有哪些严重危害呢?

俞:我国从黄河流域开始,各地约有70%的湖泊沟塘均已频频发生“水华”,同时其中的50%含有微囊藻毒素,而微囊藻毒素正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因为根据我们亲自进行的调查研究证明,微囊藻毒素是继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之后,又一大导致肝癌的因素。此外,微囊藻毒素还有强致畸性。

胡:原来“水华”的危害这样严重,那么作为普通人,水又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我们应该怎样自我保护,避免微囊藻毒素的侵袭呢?

俞:首先,应该“管水”,因为微囊藻“水华”多发于闭锁水系,如湖泊池塘等。为了避免“病从口入”,尤其在中国农村地区,就应该尽量管住居民的饮水来源,改喝井水或自来水。但这还不够,因为微囊藻毒素耐热,不易被自来水的凝聚沉淀、过滤等破坏,但是却可以被活性炭吸附,所以应在家庭中推广使用活性炭净水器,并且做到每年的夏初和夏末都更换一次内胆,避免阳光的直射,同时每天放干残水,就可以极为有效地防止微囊藻毒素进入人体了。

胡:那么在我国的医学科研领域,对这类藻类毒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俞:早在80年代,我们就在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从饮水问题着手,在国际上率先证明了微囊藻毒素的促癌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将科研与医疗结合起来,结合肝癌高发地区的情况,提出了“管水,改粮,防肝炎”的七字方针,从而切断了微囊藻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肝炎病毒这三条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已经呈现了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

胡:针对当前藻类毒素的严峻情况,您认为政府和百姓应该做些什么?

俞:首先是扩大宣传加强全民环保意识,这是根本的解决之路。从政府方针到地方政策以及人民意识要统一起来,三方面都要随时兼顾经济利益与环保效益,绝不能“透支”我们的环境。只有确保防止进一步污染和大力改善已污染水质,才能从源头处遏制住藻类毒素的泛滥。

与此同时,我们科研工作者将一直在藻类毒素是否有其它致癌性,它在人体内起破坏作用的具体过程以及解毒剂的研制等方面做不懈的研究,相信通过预防在前,诊治在后的双管齐下,可以最终彻底了解和控制藻类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