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约“收获”行动面临挑战

2001-08-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格林尼治时间22日10时,由多个北约成员国参加的、旨在收缴马其顿阿族非法武装武器的“收获”行动正式全面展开,这是6年前北约开始介入巴尔干地区事务以来的第三次军队派遣行动。据报道,一旦北约3500人的部队部署完毕,他们将在30天内收缴阿族武装手中的武器,并把这些武器运走销毁。

从今年2月到现在,马其顿爆发的安全和民族危机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在欧美的斡旋和压力下,13日下午,马其顿4个政党的领导人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正式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国内安全危机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在马议会全会及其委员会起草文件时阿语成为“有限使用的官方语言”,但不在政府部门中使用;在阿族人口占20%以上地区招收警察时将按照各民族人口比例进行。在未来两年内,马警察部队将有1000名阿族人加入,到2004年7月,阿族警察所占比例应与阿族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当。此外,“和平协议”还包括有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和宗教设施、增加阿语教育经费等内容。14日,北约和阿“民族解放军”签署了“民族解放军”自愿解除武装的协议,作为交换条件,马政府同意将对“民族解放军”成员实行特赦。正是在马其顿局势趋于好转的情况下,北约15日决定向马其顿派遣一支3500人的维和部队,这支部队应在进驻后一个月内完成收缴和销毁阿族“民族解放军”武器的行动,并在随后的15天内撤离马其顿。

缓解民族矛盾、尽快结束战争,是马其顿各民族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平协议”的签署以及北约部队的进驻也似乎使人们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马其顿和平依旧脆弱,北约进驻计划过于乐观,而且具有危险性,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幼稚”。

首先,马阿两族长期积怨以及恐怖活动频发,无疑给马其顿地区的和平进程蒙上了阴影。就在20日深夜,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约瑟夫·罗尔斯顿前往马其顿评估停火情况时,位于马其顿西北部泰托沃市的莱索克村的东正教教堂突然发生爆炸,大部分建筑被毁。而此前不久成立的“阿尔巴尼亚民族军”更是声称,马阿两族政党达成的和平协议“是让阿族人继续接受马族的统治,我们决不答应”。一位马其顿问题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马其顿人不愿和阿族人居住在一起,“很难想象双方能有什么互相信任”。

其次,虽然阿族非法武装“民族解放军”的政治领导人艾赫梅蒂19日表示,“民族解放军”愿与北约合作,但阿族武装是否会毫无保留地交出所有武器仍令人怀疑。有报道说,他们顶多会上缴一些破旧武器,而把精良武器藏在深山密林里,等北约部队撤离后再重新武装。另外,马科及马阿边境地区的武器走私活动十分猖獗,阿族武装搞到武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此外,北约部队只装备有一些轻武器,威慑力量显然不够,加上其明确表示不会动用武力强行迫使阿族武装缴械,这使得阿族“民族解放军”的武装很难被完全解除。

不过,此间分析家指出,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从维护西方在巴尔干的战略利益来考虑,北约不会轻易放弃。但是,如果在大部队进驻后双方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不仅收缴武器成为一句空话,北约士兵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北约部队有可能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样,北约就会被迫充当“维和”的角色。因此,马其顿行动或许根本不是北约总部向成员国所许诺的30天内能完成的事情。
(本报贝尔格莱德8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