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下一家 世界多元

2001-08-23 来源:光明日报 汤万星 我有话说

《欧洲史》德尼兹·加亚尔等著 蔡鸿滨桂裕芳译海南出版社


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的序论里说:“人类无疑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除非我们能成功地形成天下一家的状态。”按照汤氏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后,各种强权政治不合时宜地产生并滋生蔓延,而这些强权政治的后果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最终将导致灭绝人类本身的战争。汤氏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两次世界大战带给全世界人民难以磨灭的印象和难以愈合的创伤。

海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翻译著作《欧洲史》,正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地阐释了汤氏这一观点的史学新作。我们无从考察写成这部史书的欧洲不同国家的14位作者是否全都同意汤氏的观点,但我们从成书以后的文字可以非常清晰明了地感到汤氏理论及其意愿的毫无疑问的存在。

在这部书的“前言”中,作者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一部欧洲历史,虽然充满敌对与争夺,甚至杀伤和流血,背信弃义,某个领导人或某个民族一心称霸,以强凌弱。但是欧洲史里也贯穿着频繁交往,彼此影响,互相借鉴和共同的喜悦。”这段话虽然说得简单,但不难看出,主创者想重点阐明的无非是“虽然充满敌对”,但更主要的是“贯穿着……共同”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这部《欧洲史》的14位作者认为,“上帝怎样万能,也无法改变过去,所以他创造了历史学家。”而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怎样前瞻地去阐释以往,使历史的阴影减至最少,让历史的光辉照耀未来。

基于这种观点,《欧洲史》不是像其他教科书一样,从各国各自的历史入手,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国家和民族的组合来图解欧洲的历史,而是选择全欧共通点作为切入口,讲述的是全欧共同的过去,暗示的是欧洲大一统的未来。本书强调古希腊、古罗马的影响是全欧的:“在整个中欧、西班牙、不列颠诸岛和北欧,青铜武器、后来的铁制武器、工具、陶瓷和装饰、丧葬习俗和居址形式等,都和古希腊有共同特点。”而这种共同,不仅是“种族政治的共同性”,更重要的是以共同的生活为前提和基础的。在谈到古罗马帝国时指出,全盛时期的版图有“将近35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0万。”而这一面积,包括了除现今俄罗斯欧洲部分之外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欧洲地域,这一人数也占了当时全欧人口的绝大多数。

历史,当我们仅仅把它当作故事来读的时候,它也许真是历史,但当我们把它当作一门社会科学来看的时候,它恐怕更多地是由政治和经济所组成。这部《欧洲史》先是由12名西欧历史学家写成,然后在1997年,又融入了两位东欧(波兰)历史学家的观点终成此书。西欧和东欧曾是政治极端对立、经济相对隔绝的两大对峙阵营,但近年来由于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也“由于现代技术惊人的进步,导致距离消除,”(汤因比语)东西欧不再那么敌对,人们渴望一个和平的欧洲,世界需要一个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不知道何以要融入两位东欧作者,但对立正在逐步消除,世界正在走向多极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另外,我们读这部史书,似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欧共体”这个政治经济合二为一组织的影子。“欧共体”仅从名谓上即可看出其实质的端倪,它主张“欧洲共同”,而这部《欧洲史》则极力倡导“共同的欧洲”。两位作者进入这本书的创作,也是他们努力的一个方面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