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文化永驻青春

2001-08-23 来源:光明日报 王蒙 我有话说

前些时候,一位老朋友送给我一套《唐诗故事集》。我断断续续浏览了这部作品,觉得颇有收获。

说起来我对唐诗还算得上一个爱好者。从小也能背诵许多名篇,也知道一些诗人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但如此翔实地记载并串连在一起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读了这些故事,再想那些诗人和诗,立时觉得人和诗都活了起来,甚至觉得那个时代也与我们拉近了。

这本书确有其特点。其一是,它不像一般唐诗“选本”、“赏析”之类就诗论诗,而是以唐代的历史大事、文化艺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边塞风光等为主线,将近两千七百首唐诗巧妙地串接起来,有机地讲述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同一时代不同诗人作品的联系与区别,并适当穿插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游踪轶事,其中不乏作者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其二是,撰写这部内地有多种版本、台湾有繁体字版本并深受读者欢迎的《唐诗故事集》的王曙,居然是一位研究地质学的自然科学家,在矿物鉴定和宝石领域很有成就。无怪乎他的作品立意新颖,穿插了不少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风格别具了。

原来作者受家庭熏陶,自幼即熟读唐诗,迷恋唐诗,后虽学习自然科学,但从未间断对唐诗的攻读。十年动乱期间,作者正在西安工作。他趁业务工作停顿之时,凭着一部烧得残破的《唐诗别裁》闭门潜心钻研,对唐诗的丰厚蕴含和诸多唐代诗人的坎坷经历有了更深的认识,立志为开发唐诗这座古典文学宝库写点什么。他或骑自行车走访诗中涉及的古迹名胜,搜集碑文墨迹,或在田间地头听老人讲述唐陵汉墓的传闻与变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续写了一些构思和提纲,但在当时只好藏在箱底。70年代作者调来北京后,多次到故宫、北京图书馆查阅古籍,研究考古文物,历经十余载,几次增删,终于完成了这部8集200余万字的《唐诗故事集》。此后,又写成了《宋词故事集》。

我常想,大家都爱唱《我的中国心》,那么中国心是什么?是怎样构成的?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它很大成分上来自我们自幼耳濡目染、喜读易诵的大量诗词,而在古典诗词中,自然首推唐诗。中国的儿童,甚至在一岁半、两岁学话的阶段就背诵起“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少小离家老大回”来了。中国人的思乡、忆旧、惜别、怀古、咏春、登临、言志直到悼亡,几乎都早在唐诗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范式与心理范式,熟读唐诗的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爱国主义,唐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成果,也是一大源泉。唐诗历经千余年而青春永葆,这也就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青春永驻,中华民族精神的永远屹立。(本文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故事集》一书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