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收获”行动难有收获

2001-08-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我有话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月29日作出决定,将采取代号为“收获”的行动,向马其顿派兵收缴阿族武装力量的武器。8月22日北约欧洲地区总司令下达行动命令,第一批士兵进驻马其顿。北约总部宣布,“收获”行动将在30天内结束。而人们估计,北约即便完成收缴阿族枪支的任务,马其顿仍有可能出现新的动荡,届时北约部队就不得不延长在那里的驻扎时间。因此,这次“收获”行动能否如期在9月底召开“庆丰收”大会值得怀疑。

从名字来看,这次仅是摘取果实的行动,即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收缴武器。北约一位负责人强调,这次行动很快就能完成,少则10天,最多一个月就会解决问题。但从马其顿的现实看,和平依然前途未卜。

关注最近一个时期马其顿的局势,马阿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先后于8月1日和5日就语言和警察问题达成协议,使长达一个多月的和谈终于在马南部城市奥赫里德结束。但最近几天来双方武装冲突仍然不断。同时在交出多少武器和怎么交的问题上,分歧依然很大。阿族人坚持,他们只能交出几百件武器,可马其顿政府认为,阿族武装力量掌握的武器至少有6万件。

当然,这次是让阿族人自己决定交出多少武器。用北约官员的话说,北约只是收缴主动交出的武器,不会首先动用武力强迫阿族武装缴械。至于阿族人手里还有多少武器,那是另外的问题。北约此次出兵马其顿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维护欧洲地区的稳定。但是,仅仅靠收缴一部分武器解决不了根深蒂固的民族问题。此间舆论认为,谁也不相信阿族会交出所有武器。在过去的科索沃危机中,北约曾动用士兵几千,试图解除那里阿族的非法武装,但并未成功。可见民族问题现在和将来都不能靠收缴武器来解决。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集团主席加雷斯·伊文思说,北约应该对自己的行动三思而行,要重新考虑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否可行。

众所周知,科索沃危机是由塞族和阿族冲突引发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直接插手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内部冲突,并使其国际化。结果在他们的支持下阿族不仅得到了必要的装备,而且取得了“民族解放”的政治合法性。在这个过程中,西方集团一直打着防止“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但是它在塞阿两族冲突中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这给南联盟地区留下了国家分裂的极大隐患。北约应该记住科索沃危机的教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