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莱茵河畔的车流

2001-08-31 来源:光明日报 王维旗 我有话说


早就听我的一个在德国工作过的朋友侃德国:柔和的气候、旖旎的郊野、古朴的城市……当然,讲得最多的还是德国的汽车和交通。在他的叙述中,奔驰、宝马、大众已然成为德国的代名词,仿佛是汽车和道路装潢了德国,让德国闻名遐迩。

不久前,我终于有机会到了德国名城法兰克福。步出机场,最先映入眼帘和最有动感的,就是奔腾咆哮的车流。一辆辆身价不菲的名贵汽车,风采卓然,衬托出德国科技和工业的发达。

接机的朋友租了辆福特“子弹头”,我们要跋涉约170公里路程前往波恩。上了高速路,我们的车随波逐流,速度直线飙升,后来稳定在140—180公里的时速,偶尔到200公里/小时,但坐在车里的感觉并不快,时速好像只有70-80公里。

高速公路沿莱茵河向波恩伸展,天色渐黑下来,一路车灯如水晶项链,河水在灯光闪耀下泛出片片鳞光,更显得宁静、妩媚。马达声汇集成的低音旋律,犹如催眠术,我们兴奋了一阵儿,正昏昏欲睡,不知不觉已到了波恩。

此后几天,我们驾车前往科隆、慕尼黑、柏林等城市,对德国的交通、道路、车辆有了更多的印象。德国的道路远不像北京这样宽阔,但每条车道绝无奢侈浪费。路面的材质看上去异常坚固,道路修筑精细,见不到坑洼破损,车辆高速行驶丝毫没有颠簸之感。据说,德国的高速路是世界上唯一不限速的,各种车辆因而毫不吝惜地释放能量,疾速飞驰,追风赶月,尽情展现“速”的魅力,形成两条相向湍动首尾无尽的长龙。

在我眼里,德国高档汽车比比皆是,低档车倒属凤毛麟角,而低档车亦因车身的洁净而流光显贵。不夸张地说,德国是一个大公园,环境优美,一尘不染,除了建筑、道路就是草坪、森林,农田几乎见不到,粮食果菜肉等均靠进口。难怪朋友戏说:“荷兰是德国的菜园,意大利、西班牙是德国的果园,法国是德国的猪圈,英国是德国的羊圈。”在慕尼黑,我们的车淋了一夜雨,车身竟见不到一点污迹。在德国开车真不知要省却多少擦车的时间!

高速公路两旁风景如画,起伏的丘陵布满了森林或草坪,墨染翠滴,偶见村落小镇,犹如镶嵌点缀的宝石。大约每隔二三十公里,就有一处公路“驿站”(停车场)。这里加油站、汽车备件商店、厕所、超市、餐厅乃至旅馆,应有尽有。外有供司机和乘客休息的草坪、石凳、凉椅、铁桌。厕所内的洁具均为不锈钢或上等陶瓷,洗手液、卫生纸、擦手纸、卷筒擦手布免费使用,很是方便。这样的短暂停留,实在是轻松一刻的享受。

高速路上,群车逐路,乱花迷眼,不啻机动车博览会。巨型货车极尽胸怀,多拉快跑;双层大客车气宇轩昂,高傲自大;小轿车名高身贵,亮丽潇洒;面包车俏不争春,执着含蓄;吉普车彪悍驰骋,狂放不羁;跑车风流倜傥,尽领风骚;老爷车青春焕发,神采飞扬……还有车顶上固定着自行车或游艇的“房车”,这是德国人时尚的度假方式。豪华“房车”犹如星级酒店的房间,接上水电,一应俱全。

德国的道路和交通标志已被“格式化”或约定俗成。在并不宽敞的高速路上,车辆按指令行驶或停止,循规蹈矩,如不超车,没有车辆占用超车道行驶,道路畅快安全,井然有序。德国人把遵守交通规则看成是公民的高尚义务,是一种人格的完善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德国日行千里的六七天里,我们既未看到警察,也未见到警车,亦未遇到一起交通事故。

德国的交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一天,我们的车在波恩市内双向四车道的马路上行驶,前方的人行横道处亮起红灯,我们的车随前面的车停了下来。这时,一位七八十岁的德国老太太,沿斑马线横过马路,她脊背佝偻,颤颤巍巍,蹭着地面缓慢地挪动双脚,好似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当她走到中间隔离带时,机动车道绿灯已放行,但两边的汽车都没起步,惟恐惊吓了老人。所有驾车者都默默目送她踏上马路边的人行道,静候的汽车才如箭离弦。这一切都那么自然和不约而同,我们的心被震撼了,不禁肃然升起对这个民族的敬意。

德国的交通,也因此在我心中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